“在未来一阶段时间里,7.5%-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黄少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是‘奇迹’了,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贡献率逐年提高,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引擎价值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增长速度之下,中国只要能够使收入分配更趋合理、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升级加速,全世界都将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获益。”在黄少安看来,2013年的美国经济可能会迎来幅度为1%-2%的温和增长,在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带动下,欧洲、日本、新兴经济体均将呈现缓慢的增长态势,全球经济全年将有3%左右的增长。对中国而言,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显著增强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条件恶化,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外部压力还将长期存在。2013年中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作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像前些年那样大幅度的增加已经注定不可能,而只能寄希望于一定程度的小幅增长。对此,黄少安认为,中国经济应该下大力气扭转出口导向,通过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彻底转变。相对于外部环境的不容乐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依然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首先,制造业的去库存化、去产能化甚至去产业化的压力依然巨大,劳动力成本仍在上升,工业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可能影响企业家投资的信心与能力。
其次,在房地产投资领域,宏观调控政策仍可能继续维持;再次,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随着土地市场的降温,地方政府的财力与融资能力均受到限制,估计难以进行新一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黄少安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大对农村基建投资是一个很值得期待的举措。以农房改造为核心内容之一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正在提速的城镇化,短期内就会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长期来看也不会产能过剩,而且增长空间十分巨大。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或许将从房地产业手中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黄少安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指望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多年的研究告诉我们,在社会福利没有明显改善之前,中国的消费只会随着经济的总体增长而稳定增长。中国消费惟一令人放心的是,它刚性十足,而且体量和惯性都十分巨大。“‘宽财政、稳货币’的政策仍将继续。”黄少安判断,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适度宽松,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目标会在GDP的2%左右,大概1万多亿元,社会保障、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领域有可能得到政策性倾斜;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会更加关注流动性管理,存款准备金率会有两到三次下调的机会。(导报记者牟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