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公布了《2012年财政收支情况》,相比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大大缩水,而涉土地税种和地方非税收入依然保持了较高增幅。
专家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013年财政收入难以恢复之前的高增长,由于支出较大可能面临着一定的债务压力。要管控好地方的收支渠道,以规范收入途径、提高支出效率来缓解矛盾。
2013年财政收入或相对平稳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4%。
“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背景密切联系,经济增速在8%左右增幅回落实属正常,要求较高的增速不现实,预计2013年依然会保持相对平缓增长的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税收研究室主任、财政税收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小川也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2012年的增幅是告别过去高增长的合理回归,以后如果保持这种增长水平也是正常的。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4.8%。其中,中央本级收入同比增长20.8%。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同比增长18.3%。
“今年财政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的不多,如果剔除财政收入中的物价上涨因素,两者增速可能是接近同步的。”张斌说。
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经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2013年经济将进入复苏期,财政收入会较今年稳健,但也不要期望过快增长。”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志宇告诉本报记者。
面临一定支出压力
“支出需求不会因收入放缓而缩水,在收入和支出不匹配的情况下,2013年、2014年这两年政府债务的压力会较大,尤其在地方。”刘小川说。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5712亿元,比上年增加16464亿元,增长15.1%。财政支出增幅要比12.8%的财政收入增幅高一些。
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副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税务系主任刘颖向本报记者表示,2013年将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有赤字压力不意外,应关注规范性稍逊的地方财政。
张斌认为,2013年强调营改增、结构性减税,经济增幅也可能相对趋缓,收入增幅趋稳是应该的。支出方面由于民生、城镇化建设等刚性需求较大,或有一些赤字压力,这是积极财政政策为经济服务的体现。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5712亿元,维持了一定的财政赤字。
“经济趋缓期不能仅盯着财政赤字,要从宏观大局看问题,赤字可能是主动政策选择的结果。中国目前合法债务并不重,压力主要来自隐性债务。”张斌说。
付志宇认为,赤字率多高要看预算草案才能确定。债务风险主要来自城投债等地方融资平台,要提高地方政府责任意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对媒体表示,2012年下半年以来基建投资高速增长,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3万亿元,除了城投债以外,相当一部分流向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
“面对增收压力,应对地方政府正确引导,更加注重支出的效率与效益。而一些项目,则可以多吸引社会资金来办事。”刘颖说。
地方要管好“进、出”
“地方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如地铁一类大型工程对资金投入要求很大,不是地方财政自身短期能解决的。一些投资大、收益期长的基建项目,可通过市政债券的方式解决,给地方合法公开的筹资途径。”张斌依然将某些形式的城投债看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
据媒体发布的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的数据显示,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城投类债券仅包括中期票据和企业债两种形式累计已达6367.9亿元,较上年增加3805.9亿元;截至2012年底,银行间市场城投类债券余额为14365.68亿元,较2011年增加6150.99亿元。
针对偿还债务的风险与压力,张斌指出,土地出让及资产变卖如果能操作规范,且与大型工程建设期限相匹配,也是一种有效的资产置换形式。市政债券应采取长期分阶段还本付息政策,如以当地30年或50年的税收或财政收入为抵押进行分期返还,这样财政压力就小很多。可借鉴国外经验,如市政债券跟项目捆绑、资产抵押进行匹配等。为城镇化筹资,土地转让、地方债从财务资金流匹配角度考量或是可行途径。
“一旦收入趋缓支出压力增大,地方就会想方设法去找钱增收,追求短期效益。往往表现在涉土地税费和非税收的高增长。”刘小川说。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2年地方税种收入情况,土地增值税比上年增长31.8%;城镇土地使用税比上年增长26.1%;耕地占用税比上年增长50.7%。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0.3%,远高于中央非税收入5.7%的增长率和全国财政收入的增幅。
“要改变这种状况从长期看需对财政体制加以变革,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厘清地方与中央的责任。”刘小川指出,面对财政收入高增长不在的大环境,需要抑制地方盲目投资的冲动,加强支出管理的精细化提高使用绩效。通过规范地方政府的支出渠道,可以减少或避免投资低效项目,保证潜力较大项目的回报率,一些公共领域政府可适当让出空间给其他投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