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日本央行,还是美联储,或者欧洲央行,他们这种试图通过量化宽松提振经济复苏的想法,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
这两天全球最热闹的股市当属美国和日本。截至7日,美股道指连续第三天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而在日本,已经狂飙了近四个月的日经指数8日再涨2.6%,一举收复了2008年9月中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的全部失地。
日美两国股市大涨背后均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引擎——央行的印钞机。伯南克执掌的美联储依然坚定推行量化宽松,而将迎来超级鸽派行长的日本央行,也几乎肯定会在安倍内阁的授意下继续大搞宽松。对于日美持续推行“QE战略”,耶鲁大学教授、前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8日指出,西方几大央行试图通过量化宽松刺激本国经济复苏的做法,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
股市贪婪享用QE大餐
在本周二首次创出收盘历史新高后,过去两天美股继续延续着强劲的势头。7日,受到更多利好经济数据鼓舞,道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刷新历史最高点。
截至当天收盘,道指再涨0.2%,至14329.49点,继续刷新历史最高水平。标准普尔500指数亦收高0.2%,至1544.26点,创下2007年10月3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纳指涨0.3%。
当天最直接的利好是劳工部发布的失业申请报告。后者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的人数意外降至34万,为截至1月19日当周以来的最低水平。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期中值为35.5万。
不仅如此,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的四周均值也降至五年来低点。这也让外界对周五公布的2月份非农就业报告有了更高的预期。经济学家预计,上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或增长16.5万,失业率维持在7.9%。
相比之下,日股的牛气有过之而无不及。8日,随着日元对美元跌至三年半低位,日股再度跳升近3%,一举收复了雷曼破产以来的全部失地。截至8日收盘,日经225指数涨2.6%,报12283.62点,为雷曼兄弟2008年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前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最新这轮始于去年11月中的上涨中,美股道指累计涨了14%,日本股市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42%。
QE经济效应值得怀疑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有数据回暖等因素的推动,但日美股市这轮上涨更大动力可能还是货币当局的持续印钞。在美国,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突破3万亿美元;而即将迎来新行长的日本央行也早已迫不及待要进一步加大QE力度。
尽管股市投资人热烈拥抱了日本、美国和欧元区等央行的宽松政策,但一些权威经济学家指出,西方央行的类似做法并不会有好的结果。
曾出任大摩亚洲非执行主席的罗奇8日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指出:无论是日本央行,还是美联储,或者欧洲央行,他们这种试图通过量化宽松提振经济复苏的想法,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
罗奇表示,尽管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实验性的货币政策被当作标准的操作流程并得到大范围推广,但其有效性依然值得怀疑。世界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触底后的近四年里,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明显不对称。大量流动性的注入,的确在解冻信贷市场上取得成效并阻止了危机深度恶化;然而,随后的措施都未能催生任何常规的周期性复苏。
罗奇分析说,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由于私营及公共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受到严重破坏,政策利率又降至接近于零,“后泡沫经济”已经陷入了典型的“流动性陷阱”。相对于进一步举债或刺激总需求,人们更加关心如何偿还危机之前积累的巨额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