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减缓也许能带来未来收入的提高。所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减缓,我们不应忧心忡忡,反而应感到高兴。为什么?因为中国领导人不再依赖短期刺激措施,而更倾向于实施结构改革,这表明他们致力于使中国经济转向更加平衡和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当前的模式不可持续
借钱支出(中国是借钱投资)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至少在一定时间内是这样。但最终,债务将上升,投资效益将下降,风险会增加。
幸好中国经济仍有相当大的缓冲空间。因此,近期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非常低。但是,某些经济领域已开始变得较为脆弱:信贷激增,地方政府财政面临压力,一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在削弱。
信贷的例子最为明显。在本世纪头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广义信贷指标(全社会融资总量)一直稳定地保持在GDP的130%左右。然而,2008年以来,该指标飙升至GDP的200%左右;在四年半的时间里,增幅达GDP的70%。
因此,毫不奇怪,投资也出现了高涨情况。投资在经济产出中所占比例接近一半,从全球范围看处于最高水平,即便与其他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的历史经历相比也处于高位。
的确,过去十年里,产出中的消费占比已显著下降。为了扭转这一趋势,需要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提高消费的作用,从而实现再平衡。
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
为了实现更加平衡和更可持续的增长,需要实施一揽子改革。我们主要来谈谈其中两项内容:进一步加强金融部门,以及增强服务行业的竞争。这两项改革合起来如同打出组合拳,效果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那两项举措推动了本世纪头十年的经济增长。
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将居民储蓄指引到有效益的领域。必须让更多资金流入服务业的富有活力的新创企业,而这类公司目前被排挤在信贷市场之外。为此,需要加强服务行业的竞争,从而使这些富有活力的新创企业能够真正成长起来。
医疗、教育、金融服务、物流、公用事业和电讯等行业都应该进一步改善。这些新的企业进而会创造就业。此外,服务业往往比工业具有更高的劳动密集度。劳动密集度更高的经济增长意味着更高的居民收入,而更高的居民收入意味着更多消费。金融部门改革也能直接提高居民投资收入。目前居民储蓄以银行存款为主,考虑到通货膨胀,存款收益为零甚至为负。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体系中,居民的投资收益应该大大高于零。
更慢,但更好
有一点要注意:在这个新的模式下,经济增长会减缓。今后若干年里,为了遏制经济中不断上升的风险,需要控制信贷增长,实现投资合理化,而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减缓。简单来说,刺激的减少意味着增长的放慢。改革本身也可能带来过渡期间的调整成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某些短期影响。
我们估计,从现在到2030年,在实施改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将增长6%。从所有衡量指标来看(除了未能达到中国过去30年平均10%的年增长率),这将都是一个了不起的结果。
特别是与维持现状相比。如果维持现状,中国很可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到2030年,人均收入最高仅会达到美国的25%左右。相反,如果能够成功实施改革,中国的人均收入到2030年可能达到美国的40%。
新的模式还将带来更高质量的增长。质量更高,是因为这种增长模式将促进就业、收入和消费,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将使用更少的自然资源,更有利于环境;最重要的是,它将是可持续的。
对中国好,对世界也好近期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以换取未来更高的收入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显然,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到2030年,中国——特别是如果能够成功实施改革的话——几乎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所以,中国的成功将显著提高本国的收入,同时也会显著增加全球需求,从而极大地促进全球经济的强劲、健康发展。
中国当前的增长减缓将换来未来收入的显著提高。所以,慢一些真的反而会更好。
作者介绍:Steven Barnett现任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中国处处长。他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负责亚洲事务,曾任基金组织驻亚洲和太平洋办公室(东京)助理主任,任基金组织驻中国和泰国首席代表。在1997年加入基金组织之前,他获得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拥有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以及俄罗斯和东欧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