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投资“秃鹫”卡尔•伊坎CEO噩梦 学习亚历山大大帝

2012-11-12 7:29:44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当卡尔·伊坎(Carl Icahn)的名字被提起时,那些处于经营或者财务困境的大型公司CEO们心中都会不由得颤抖。

    在和他有过交锋、互有胜败的顶级CEO名单上有如下一些名字:雅虎公司创始人兼CEO杨致远、时代华纳公司CEO迪克·帕森斯、摩托罗拉公司CEO赞德尔——自然,这些不是全部。如今,最新遇到这样烦恼的是全球知名网络视频租赁公司Netflix的CEO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

    而在Icahn Partners基金的普通合伙人(GP)们看来,卡尔·伊坎的名字熠熠生辉,在他数十年管理对冲基金的生涯中,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这位76岁的老人,精力旺盛,如同“秃鹫”一般在这些“猎物公司”头上盘旋,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于是,在卡尔·伊坎的名字前面,不乏以下称谓:对全球金融市场最具影响力投资大师之一、《阿尔法》杂志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经理、世界最好的“企业狙击(corporateraider)”、维权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的另类代表。但他讨厌“企业狙击手”这个名号,更愿意被称作“激进投资者”。如同诸多投资大师一样,他也是个扑克牌老手,但在投资时却很少虚张声势。他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曾说:“这有点像电影《肮脏的哈里》(Dirty Harry)的场面,哈里坐在那儿,枪已出鞘,他说,‘我不清楚枪膛里有没有****,也许你会走运,但我还是会扣动****。’有时人们怀疑所谓的激进投资者是否会扣动****。他们得明白,要是我们不得不行动,我们会动手的。”

    与卡尔·伊坎有过接触的美国芝加哥宏观策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戴险峰对他的评价是,Icahn的核心价值观是赚钱,更重要是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宣扬股东权益。这对中国尤为重要。尽管Icahn有他自身的获利动机,但他在股东权益方面的推动,客观上督促了公司管理层,迫使他们提高公司效率,并且更加关注小股东利益。

    这位停不下来的激进投资者,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后名和Icahn帝国的未来。“退休了我能干什么呢,找地方玩沙狐球?”但每次一提到退休,他就摆出一副打死也不干的样子说。

    向亚历山大大帝学习

    卡尔·伊坎的办公室在繁华的曼哈顿商业区,里面摆放着各色古董,墙上装点着欧洲名画。他的多数投资决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的。

    他最新的决策是向Netflix公司发起攻击,在二级市场收购了约9.8%股份后,他在近日又在CNBC采访中表示,“敌意收购的想法肯定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过。我不得不承认曾考虑过这件事,但是我们还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家全球知名网络视频租赁公司,当前在美国市场正面临着一系列公司的挑战,其中包括了亚马逊、Hulu以及时代华纳。随着扩张进入欧洲、南美市场,公司利润已经出现了下滑。而股价也大幅下跌。

    彭博社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Netflix10月底的股价已经较历史最高价下滑了74%,但是按照2012年的每股收益预期计算,Netflix的动态市盈率依然达到了102倍,在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当中位居第二。

   但当10月31日卡尔·伊坎披露自己已经购入9.98%的股份之后,市场沸腾了,投资人用手中的钞票表示了对这项“攻击”的欢迎,Netflix股价在单日大涨14%。

    在卡尔·伊坎看来,Netflix的股价遭到了低估。伊坎认为,为寻求在网络视频市场的发展,亚马逊和Verizon通讯可能会寻求买下这家全球最大的网络视频租赁公司。所以,他愿意赌一赌。

    而美国特拉华大学温伯格公司治理中心主任查尔斯·埃尔森(Charles Elson)认为,“如果伊坎能够获得其他股东的支持,他或许在毒丸计划生效前向公司施压,向董事会加入自己挑选的董事。”

    没有人知道,类似这样的他做出的一系列激进投资决策,和他挂在办公室的一幅19世纪的油画是否有关,画上拿破仑在弗里德兰战役中纵马驰向俄罗斯军队。但在外界看来,他很有拿破仑一样的气质,贪恋在商战中一举击溃对手。

    “想想亚历山大大帝,他就永不停歇。”卡尔·伊坎更喜欢讨论自己的偶像,“你攻下一个国家,开始殖民,然后继续进攻下一个。”

    关于他的领导风格,耶鲁大学管理学院Millstern企业管理中心总裁Stephen Davis的评价是:“这个公司对这位老板的风格、个性、能力的认同度如此高,真的无法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他手下的团队很能干,但他的领导是公司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买没人买的东西

    亚历山大大帝32岁就英年早逝。而卡尔·伊坎却是宝刀不老。1978年以来,他一直使美国企业界痛苦不堪、怒火中烧。他的战法就是“瞄准”人浮于事的大公司,先是收购足够的股份,然后推翻管理层,削减浪费,出售不盈利的部门,从而实现最重要的目标:让公司股票在短时期内快速上升,从而套现获利。

    他“捕猎”的目标遍及所有行业,从石油、天然气到酒店,从药品到地产,从手机制造商到传媒集团……那些拥有巨大市值的公司,如RJR(食品烟草公司)、Marvel(卡通出版公司)、Marshall Field(百货公司)、环球航空、西联汇款、摩托罗拉、时代华纳、雅虎等,都曾被他“突然袭击”过。

    这位投资大师看上去却丝毫没有亚历山大大帝的霸气。他总是穿着休闲的棉布裤子和船鞋,脖子上总缠着一副眼镜。当他埋头工作时,头发耷拉下去,看上去就像一个成年埋头在研究室里实验的科学家。

    他出身并不富有,自己靠着玩牌赚来的钱念完了普林斯顿,又按着父母的意思读了医学院。他富有的叔叔 Elliot Schnall曾在1960年逆着他父母的意思鼓励他进军华尔街。他母亲极力反对。但1968年Icahn创建了Icahn&Company,并且借助叔叔的贷款,公司成功在纽交所上市。这次成功终于为他赢得了父亲的支持。

    卡尔·伊坎称自己的投资哲学是“我通常都是在买没有人想要的东西”。

    “他会在最不可能的时候买入企业的股票,那时人们只看到企业毫无希望,所以在当时,很少有人会认同伊坎的做法。”瑞银投资银行主管肯·默理斯表示。伊坎则如此自述自己的投资思路:“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错误的,如果你随波逐流,成功就会远离你,所以我买的都是那些不那么耀眼、不被人喜欢的公司,要是整个产业也失宠于大众就更好。”

    “我之所以能赚这么多钱,原因是太多的企业存在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他说,“我的对手们清楚,我不是在虚张声势,不会半途而废。”

    他是如何做到的?伊坎喜欢打比方,“这有点像本能。就像橄榄球比赛中明星球员带球进攻,迅速跑过球场触地得分,我想你不会问他,‘你是如何做到的?为什么你在那里往左或往右急转?’”

    升级的“维权投资”

    他的投资思路如此另类,但是获得的成功又如此巨大。2011年是最为显著的一年,即便按照他的超级标准来看——交易利润达20亿美元,由于伊坎成功投注了一些企业,如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Mobility)和艾尔帕索(ElPaso),他的基金上涨了35%。

    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长线投资方式不同,卡尔·伊坎特别擅长做短线投资,通过突袭方式先购入一定数量被他相中的公司股份,然后以股东或董事身份寻求从内部改变公司,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他的预料可谓神准,以至于可以说一旦他买进了某公司股票,他就注定要赚钱,然后就是压榨管理层以使得收益更大。但是他的投资方式却存在一定争议。有人称伊坎的行为是“绿票讹诈”,大量收购目标公司股票,逼迫目标公司以较高的溢价实施回购。

    也有人把他描述为“股东积极主义者”,因为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小股东治理激励不足,弥补大股东内部控制的缺陷。《财富》杂志也把他称为股东权益的保护者,“不管你信不信,现实中的伊坎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各种赚钱之道,可能为股东赚的钱比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机者都多。”

    与卡尔·伊坎有过接触的美国芝加哥宏观策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经济学家,美国新泽西空景投资策略顾问戴险峰表示,卡尔·伊坎的投资策略属于事件推动类型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子类——维权投资(Activist Investing)。之所以叫“维权”,是因为他们往往是小股东(大都持有不到10%的股份),得不到管理层配合,相反,公司方面会想出种种办法去抵制。所以维权投资者大多有一些共同特点:目标明确、态度强硬以及不择手段。

    而卡尔·伊坎更确立了他“维权”的基本攻击点:极端鄙视大公司的CEO。他最乐于举的例子就是大学里的吃喝俱乐部。在他眼里,这些俱乐部的头头无所事事,但都是“好人”,整天在俱乐部里晃悠。这样的人可能不是很聪明,但却招人喜欢,因为他从来不得罪人。

    对这类人所在公司的CEO,他还有一个“笨蛋”进化论:吃喝俱乐部的头头进入公司后,由于具有上述特质,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对上级不会造成威胁,所以在公司能够得宠,得以一步步朝上爬,最终达到仅次于CEO的位置。等到他当了CEO之后,遵循同样的规则,在选人上还要找一个更笨的人。这样,很快公司的CEO们就都是彻头彻尾的“笨蛋”。

    听上去的偏激思路,倒是很符合他的激进投资之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