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风险资本家都是生而平等的。我们企业家所使用的募集风险投资方程式中,分母是相同的,都是资金或者美元计价的投资额(募集额),它是已知项。然而这里还有几个变量(未知量):“怎么募(how)”、“哪里募(where)”、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为什么募(why)”——这些变量一起决定我们将要向“谁(who)”进行筹集资金。
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手拿过滤器在整个风险投资生态系统内找到最可能对你的项目(公司)感兴趣的那些风投公司的过程。创业者需要提前做好功课。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你的计划书不够成熟,就去接触风投界,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步骤1:在过滤过程中,要明白所有风险投资基金都有自己的一组参数,通过这些参数,风险投资基金找到潜在机会。这些参数包括:
■ 重点业务领域(例如IT、医疗保健、消费品以及媒体行业)
■ 位置(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偏爱特定地区的项目)
■ 投资阶段(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以及扩张期)
倘若你在一家风投公司进行的首轮筛选过程中就被淘汰了,你还去登门拜访的话,那是白白浪费时间的行为。花点时间制定出你的公司通过哪些风投公司的首轮筛选,并整理出一份“潜在投资人”的最终名单。
步骤2:进一步缩小“潜在投资人”的范围,依据因素包括:
■ 公司特长(愿意理解你的价值主张以及如何“实现价值”的概率有多大?)
■ 潜在冲突 (风投公司是否投资了你的潜在竞争对手?)
■ 可用资本(VC公司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参与一系列的融资活动?)
在检查风投公司的专长时,你要找到拥有特定专长的风投公司的特定合伙人。通常,“公司”不会给你带来增值,而特定的合伙人却可以。但也有例外,我所创办的风投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投资时,整个团队都会参与,不过你放心我们会让你知道每个团队成员的差别。提请发现潜在冲突至关重要,因为你不想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教育投资了你的潜在竞争对手的风投公司身上。同样,当一只经济的生命周期接近结束时,它的资金可能不足以支持你的公司的整个成长过程。
步骤3:向企业家同行打听并了解每家风投公司的信誉:
■ 他们能增加价值吗?
■ 当企业运到困难的时候——这总会发生的——他们是否做到风雨同舟,共同寻求对策?
■ 他们在募集资金时能帮得上忙吗?他们是积极的支持者吗?
■ 那些曾经与之合作的企业家是否愿意与他们再度合作呢?
您不可能总有大把机会去挑选自己的投资者,但是至少你在寻找风投公司之前,整出一份你愿意优先合作的名单来。与风投公司合作会是长期的承诺过程:列出你想充分了解的东西,提前告知对方。不必大惊小怪的。
步骤4:依据哪些风投公司是你想要合作的标准,对名单进行分类,然后逐个向目标公司进行“热情”介绍。
风投公司每年都要看成百上千份潜在投资的计划书。通常情况下,在风投公司评估的潜在投资中,不到1%的投资将获得风投公司的融资承诺。能否获得投资的差别非常大。
不过,如果风投公司信得过的公司为你做推荐时,你的投资成为优先考虑的潜在投资可能性就大得多。介绍的可信度越大,可能获得初步回应的速度就越短——可能是积极回应,也有可能是消极回应。前者的结果是双方见面,召开会议。后者意味着进一步收集(关于你的公司的)情报的机会——可能是通过信得过的公司去完成收集情报的工作。倘若风投公司觉得你的投资项目不错却拒绝投资,总结经验教训很有必要,这样你可以调整和改善你募资的演示内容。
根据我的经历,相比单一投资,我认为由两家或多家风投公司的联合投资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联合投资让你的公司获得更广泛的投资经验和网络;而且这些投资者在与一家公司及其管理层沟通时,他们之间也需要互动,这为这家公司提供更多的平衡。
在财力方面,投资财团能为公司提供更深的“板凳深度”,当它需要更多资本的时候(需要更多资本的原因,要么是发展未能按计划好的速度推进,要么是出现增长提速的机会,要么公司有快速发展的愿望或者需要),投资财团能提供一臂之力。当然,形成一个投资财团,需要走上述四个过程,同时还得要求多家公司之间是彼此兼容的。不错,风险投资公司也意识到:并非所有的风险投资家都是生而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