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 董力瀚 采访: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 代松阳
几年前曾赚的盆满钵满的投资者们可能没有料到,全民PE热潮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降温在2012年戛然而止,挤在潮水中的PE机构终于在2012年底在IPO的路口淤出一片堰塞湖。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市场披露私募股权投资案例275件、投资总额198.96亿美元,相比2011年分别下降31.9%和31.4%。
2012年潮水退去后的资本市场无可避免地晒出一批裸泳者,与此同时,却也有一部分投资机构在同一个市场里轻松转身。
2013年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澳银资本,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便在PE行业萧瑟的寒冬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稳健。数据显示, 2012年在其他机构面临困境甚至出现局部断炊的局面时,澳银资本全年投资额度较2011年却逆势增加近三倍。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熊钢在谈到这一点时依旧从容,他坦言,澳银旗下基金被称为“优选资本”的募资原则使旗下资本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逆市增长的投资额并不代表风险扩张,反而意味着安全边际的加大。而这种独特并且稳健的投资表现背后,则是被澳银称为“投资灵魂”的“四项均衡”理念。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和公司经营者,澳银资本的运作风格也被烙上了很明显的“熊钢印记”。回顾熊钢的个人职业生涯,主要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研究所工程师、外资企业推销员后创业做贸易、开办工厂、从事风险投资。在创立澳银资本之前,每段经历都是一个新的学习和提高的阶段,为今天从事风险投资行业做了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从家族信托到优选基金
按照熊钢的理解,澳银资本从成立到今天整整十年的时间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创立初期的家族信托基金年代,到成长期的私人财富基金年代,再到今天优选的风险投资基金年代。
从初创的2003年—2007年,澳银资本处于最初始的家族信托基金年代,主要以投中国企业海外架构项目为主,打下了国际视野、规范化运作的良好基础。
2007年—2009年,则是私人财富基金年代,逐步组建了国内的投资团队,构建了风险投资管理体系。
2009年至今,便是澳银资本的股权投资基金年代。期间构建了可持续的风险投资资本结构,优化了风险投资管理体系,并推出风险投资界独特的IT系统---“澳银资本决策与支持系统”(B- Process)。
过去几年间,中国PE行业从热潮汹涌到近期骤然变冷,回归到风险投资的本源上,宣告风险投资领域已进入优选投行、优选资本的“优选时代”,这与澳银资本的结构变化历程恰好契合。
目前澳银资本旗下管理着四支境外基金,主要由家族基金、顶尖的私人财富拥有者出资构成。2009年澳银资本与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深华澳资本,随后在此公司旗下募集了三只境内基金。
熊钢表示,澳银的募资原则是寻求顶尖资本,在风险投资领域,对于资本的要求较为特殊,因为这是高风险且周期较长的投资领域,澳银倾向的资本出资人是要有持续的出资能力、出资额较大、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对风险投资要有理解且将风险投资作为长期的投资方向之一。他介绍道,澳银中国四只境外基金的成分就较为单一,出资人稳定,多年来投资人几乎没有流失过。
股权投资迈入优选时代
这是PE行业最坏的时代,也是风险投资最好的时代。
按私募股权机构“募投管退”的流程来看,当前市场的困境无疑集中在“募”与“退”两头不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IPO之路拥堵,并购退出回报率低,项目账面回报率不断下降,投资行业似乎已迷失在最坏的时代里。
而当着眼点放在“管”与“投”两项时,市场观点则会截然不同,许多机构在项目估值低谷将会得到相对宽松的选择空间,同时行业低潮期也令众机构认识到增值服务才是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对于行业现状,熊钢认为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都是不可取的,应当实际问题实际分析。对于风险投资来说,目前可能是最好的机会:现在处于经济周期的谷底,最能检验创业企业的生命力,最能发现有投资前景的创业企业。
2007年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兴起,2009年创业板推出、股权投资基金开闸;以财务型投资为主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大量涌现,甚至PE成为财务型股权投资的代名词。熊钢预测道,4年时间股权投资便已从昨天的热火朝天过度到今天的鱼龙混杂,那么即将迈进明天,股权投资将进入优选投行、优选项目、优选资本的优选时代。
熊钢预计,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将面临竞争、收益、融资等模式的全方位调整。
首先,竞争标准提高,竞争领域综合化。行业洗牌对团队的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金融家、企业家、创业家素质复合型的投资管理团队,方可胜任中早期投资项目的研究判断和投资服务。资源优劣也是关键之一,需要聚焦优势领域,形成产业链协同、资本梯次结构协同效应,拓展投资项目渠道资源、投资服务依托资源、投资并购退出渠道资源体系。
基金收益模式也面临调整,未来GP与LP的利益一致性逐渐加强。核心收益多样化、均衡化;增值收益日益受到重视,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也将是收益来源的重要补充;收益分配方式方面,甚至有降低甚至取消固定收益的管理费收入,提高业绩分配比例的趋势。
另外是融资模式的调整。GP出资要求提高,基金管理的道德风险降低;融资结构更集中化,游散资金已不适合LP,合资格的LP以具备持续投资动力的投资财富人士和私人财富人士为主。
均衡是风险投资的灵魂
风险投资是长期投资行为,任何冒进和过于保守都是不可取的。熊钢将“均衡”称之为“投资灵魂”,可分别从资本、团队、投资和干预这四个维度来阐述。
熊钢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资本都适合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最适合风险投资的资本应是长期资本与中短期资本的组合、风险资本与保守资本的组合,是做好风险投资的基础。资本结构的失衡,是投资紊乱的源头。LP的持续投资动力、风险意识是资本均衡的表现。
风险投资的核心是投资银行家团队。一个优秀的投资银行团队需要具备金融家的大局观、企业家的执行力、创业家的胆略,此谓团队的均衡。
干预的均衡,即在投资管理和投资服务之间的拿捏尺度取得均衡。澳银资本把投资干预能力提高到是决定创投机构成败的核心竞争力的高度。
熊钢很看重机构的投后服务能力,他认为创投机构将是企业的领航员和伙伴,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管理改进、资本市场等导航服务,解决限制企业持续成长的瓶颈;为企业推荐资源,提供弹性周转资金等运营支持。同时,投资干预也是有效管理投资风险、做好危机处置的有力手段。
“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预判,5000家PE/VC机构,80%以上可能都不具备投资干预能力,甚至没有投资干预意识。”熊钢说。
另外,均衡理念中,重点在于投资的均衡。
熊钢表示,投资价格/价值的平衡,是确保投资收益和资本结构良性循环的基础。其中,聚焦成长投资,进退可控,追求70%的成长概率,而不是30%的投资机会。
对于为什么要聚焦成长投资,熊钢做了重点解读,澳银通常依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构建内在价值曲线和投资价格曲线,形成一个橄榄形图形,称之为投资收益区间或投资安全区,以投资收益空间和投资安全度来做投资决策。
成长阶段的企业技术、产品、市场、团队等决定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已经相对成熟,经营风险、投资风险较小;但同时规模也小,业绩还未体现出来,投资价格的弹性空间大,内在价值曲线与投资价格曲线构成橄榄形的中间区域,投资收益空间较大,而且可控性较高。
“该阶段的企业主要面临成长的风险,风险投资机构需要提供有效的企业导航,这也是我们澳银资本的特长所在。”谈到这一点,熊钢显得自信满满。
科研所走出的投资人
回顾熊钢从业路,可以发现这是一位从科研所中走出的投资人。谈到缘何会跨界至看似与科研毫无关联的投资领域时,熊钢坦言两个行业确实看上去跨度较大,但在这么多年一步步走过来之后,自己才发现其内在的逻辑性。
熊钢早年在研究所从事科研,主要是受父亲 “科技兴国”的理想和行动影响,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尤其热衷量子物理。当年国内有一股“美国热”,1988年熊钢考取了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量子物理硕士学位。
1990 年回国从事三年的销售工作后,1993年熊钢开始自主创业,创办了一家工业仪器仪表进出口贸易公司,1996年,利用贸易企业积累的资金,与人合资成立了商号为“雅科”的电工线材制造企业并参与管理,雅科一度成为中国精密漆包线行业领头制造商及技术研发商之一,这一段经历为熊钢积累了企业组织、管理的经验。
到2003年创立“澳银资本”正式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熊钢自认为“一半是机遇,一半是性格使然”。
在美国念书的时期,风险投资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早期阶段,熊钢意识到,这种“技术+人才+资本”的优化组合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来在中国也会很有发展前途。在做销售、创业和独立投资的十多年时间里,熊钢看到了很多创业团队对管理、对行业、市场的理解方面的欠缺,以及对于引导、帮助的需求,也更深刻地认识到风险投资的巨大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熊钢说,风险投资是一个持续性的事业,是“智慧+资本”的复合体系,这位科研所走出的投资人,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