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汪潮涌证监会不全对 IPO应加强审核没必要完全停

2013-9-24 8:36:39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 今天中国金融体系是畸形的,银行业独大。实业企业进入银行领域也是为了分垄断利润的一杯羹,并不能够撼动目前这个格局 ]

    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但当今中国资本结构中,具有实业特征的产业资本已经将中心地位让渡给了金融资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至今,在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正从产业主导的时代,日益发展到金融主导的时代。

    正如鲁道夫·希法亭在巨著《金融资本》中描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资本往金融资本过渡时所言,“不懂得金融资本的规律和职能,就不可能了解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就不会有科学的经济学和政策”。

    在德隆系探索之后,当前以复星集团、海航集团、联想控股等为代表,都走在一条产融结合的发展之路上。从产业资本往金融资本形态的过渡,正在产生具有“产融资本”特征的“产融集团”。这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形态的“时代新特征”。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时代新特征。本报特开辟“产融资本时代新特征”系列访谈栏目,以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该栏目得到“大金融高峰论坛组委会”的支持。

    本期我们访问的嘉宾是信中利创始人兼总裁汪潮涌。汪潮涌是知名投资人,行走在产业与金融之间。他认为,产融结合是大趋势,但中国金融垄断及管制程度高,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更多是为了分垄断利润的羹。

    产融结合是大趋势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前10年很清晰的是产业资本逐步发展、做大的过程,那时可以说没有什么金融资本,尤其是国有金融体制之下。而最近10年,金融资本越发成为市场的主角,一、二级市场的投资越发成为资本获取利润的重要通道。总体上,你怎么看中国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的发展过程?

    汪潮涌:产融结合是大趋势。早期通过产业增长来积累资本,从实业积累资本,再向金融领域渗透,和金融行业的结合,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西方也是这么做的,美国大部分的产融结合在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当时石油家族洛克菲勒等,一些零售行业都是在这个时候涉足银行业。

    有两种原因驱动产融结合,一是实业资本需要金融资本的服务,现在苏宁也好,阿里巴巴也好,在业务过程中都意识到金融对它的推动作用。第二个就是有一些积累的财富需要通过财富管理的模式进入到金融行业,像史玉柱,在实业里赚的钱,买银行的股份,通过投资增值。

    如果按照非牌照的金融来讲,中国几乎所有做实业的公司都有一部分投资业务。为什么PE在中国一下子就有几千家?如果要把这些企业自己的投资部门算上那更多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实体经济介入到资本运作程度其实是挺大的。不过实业家做投资是不可长久的。早期他可能有些资源、有些项目,但是最后他把这些项目都投完以后,他还是需要有专业的机构替他们打理投资的。

    产业资本进入银行业只是想分垄断利润的羹

    日报:中国目前的产融结合现状是怎样的?你对中国未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格局有何前瞻?

    汪潮涌:从金融发展的阶段来讲,中国现在已经过了早期的靠金融来融资、募资、贸易、结算、支付、借贷的阶段,到了现在资产管理的时代。

    产业产生的实业利润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跟资本对接,然后通过资本市场退出,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投资实业,然后增值、上市、退出、再投资、再退出,一个良性的投资循环。

    围绕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讲的“大金融”,也是为实体经济和消费者服务的。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居从属的地位。但在中国这种保护型、垄断型的金融体系里,它变得对实体经济有很大的削弱或伤害,因为它是一个比较暴利的行业。

    今天中国金融体系是畸形的。金融行业应该有几个不同的业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这四块是一个金融桌子的四条腿。但现在中国银行业独大,整个金融行业140万亿的资产,大概92%是银行的资产,整个金融行业的利润银行占的比重更大,达到95%,这是非常不正常的。金融行业的利润,银行业的利润和资产增长的速度过去这几年都是三四倍于GDP的增长。所以,它对实体经济是很大的伤害。尤其在中国这种银行牌照垄断,以及管理体制,使得它享受高额的垄断性的利差。而中小企业处于一种非常弱势的地位,这样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实业企业进入银行领域也是为了分垄断利润的一杯羹,并不能够撼动目前这个格局,当然有比没有好,像阿里金融,像互联网金融,都是好事。

    但是如果体量不够的话,作用有限。就像民营的民生银行1994年就成立了,但是民生银行最后享受的超额利润和国有银行是一样的,甚至盈利率更高,它并没有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并购型投资依然凤毛麟角

    日报:产业资本往金融资本过渡的阶段,金融资本越发具有凌驾意义的整合特征。并购基金是一个代表,并购现在也越发成为行业整合的路径。2008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高盛、联想弘毅基金等共同发起“新天域湖景投资公司”,2008年投资新世纪百货,之后主导了新世纪百货与重庆百货的整合。这成为金融资本帮助竞争性产业资本整合的突出代表。这种整合,产业资本自身难以实现,必须借助于金融资本。并购基金近年来也越发活跃。你怎么看金融资本推动的这种产业整合?

    汪潮涌:我们自己做这种并购型的投资在中国很少,凤毛麟角。因为在中国金融机构做并购有些障碍。第一,不能拿到并购的杠杆融资,像西方以小搏大的并购很难做。第二,PE管理团队缺乏,人才跟不上。第三个就是文化,很多的创业企业家还是第一代,他们不愿意卖。收购路易威登也是在第五代传人手上买的,中国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比如现在谁去跟宗庆后说收购娃哈哈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并购现在也有机会。尤其现在IPO关闸快一年,A股的二级市场上,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包括借壳,那都是好事儿。过去一些上市了的公司,业绩不好,通过并购整合一些好的资源、好的企业,能够整体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

    我认为证监会的做法不完全对,IPO没有必要完全停。可以加强审核,但不应该“滴水不漏”。“堰塞湖”没有任何出口,越垒越高,将来一旦放开的时候,它可能形成的市场冲击力就会很大。

    把握投资大趋势

    日报:你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汪潮涌:如果从主线上来讲我们叫以人为本,围绕着中国人的需求在变化,人的需求就是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消费,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转型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随着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发展这种大的趋势在走,一直在试图踩准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

    关于体悟时代大趋势,我也说了快十年,这十年回头来看,基本上还是这八个趋势,未来可能十年二十年还是这些趋势。

    第一是全球化,以前不对外资开放或者不对民营企业开放的领域开放了,中国私募资本可以投资。第二,城镇化,我们不投房地产开发,但会投跟城镇化相关的通讯、智能交通、公用事业、人居环境等相关产业。第三,数字化,过去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在的数字化生活、移动生活,在互联网领域有很大想象空间。第四,文明化,整个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娱乐消费、教育、旅游都有爆发潜力。第五,民营化,在国有企业退出的竞争性领域,民营资本有机会。第六,整合化,像在零售行业里,通过整合形成规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七,本土化,比如服装领域本土化企业起来,这个领域的投资需要眼光。第八,低碳化,投资新能源、环保相关领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