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格局未完全定型之前,五大啤酒集团中的任何一家都不愿放弃做老大的念头。
昨日,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的高层首次聚在一起,共同出现在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2014年中国啤酒业年度峰会上,探讨微利时代的生存模式。
“前五大集团市场集中度已经接近80%,再提升的难度肯定是越来越大。”面临2014年千万吨销量目标的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称,啤酒业应该走向“蓝海”,即不应该在同样价位和风格上竞争,每家企业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寻求差异化发展。
然而,尽管在剩余可收购标的不多的情况下,规模战仍未远去。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在会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认为,“规模是保护墙,犹如****中的赌注一般,没有规模就不能在这个圈子里玩。”
这从目前处于销量领头羊的华润雪花那里可见一斑。即便在2013年啤酒总销量和雪花啤酒单一品牌双双突破千万吨,并且约23%市场份额也遥遥领先,华润雪花营销中心总经理曾申平仍不满足,他向本报记者称,放眼国际上快消龙头企业,没有达到30%以上的市占率很难形成稳定的市场地位。
“规模是啤酒企业的首要指标,没有地盘就构不成威胁。”啤酒业资深专家方刚向本报记者称。
中国酒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华润雪花通过一次并购和3个在建项目,当年新增产能260万吨;青岛啤酒通过2个在建项目当年新增60万吨产能;百威英博通过一次并购和7个在建项目,当年新增55万吨产能;嘉士伯通过一次并购和3个新建项目,当年新增产能110万吨,燕京啤酒仅有1个新建项目,当年新增产能只有30万吨。
百威英博还以行动告诉其他酒企,不甘心做第三的位置。日前,该公司收购吉林四平金士百纯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士百”)获得商务部批准,并对外宣称目前还有几桩收购在交易洽谈中,预计2014年底前完成。
通过一系列收购“吃饱”后,如何消化产能、提升盈利水平,就成为摆在啤酒企业面前的考题。
在这方面,青岛啤酒两年前就提出了“双轮驱动”战略,规模和利润一个都不能少。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2.91亿元,同比增长9.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2%。“在国内啤酒企业阵营,这个盈利水平已经很不错了。”方刚称。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向中高端要利润,已经成为啤酒业的共识。孙明波在峰会上表示,“公司接下来将继续发力高端品牌,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对此,北京盛初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丁永征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在餐饮渠道,以往2~3元的啤酒基本不见了,至少在5元以上,未来诸如百威、青岛啤酒将会推出更多中高端品牌,餐饮和夜店渠道将会呈现激烈争夺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