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北京的创业圈,车库咖啡自一年前开张始,名气就逐渐积累,渐渐被公认为“草根创业者集聚地”。尽管咖啡店窝在中关村一家宾馆的二楼,没有临街的门面,也没有显眼的招牌,但走进宾馆,瞧见电梯门上贴着“二楼不停”的纸条就知道这家咖啡店多不让人“省心”了。
从宾馆后楼梯上到二楼,映入眼帘的咖啡店很普通,吧台加桌椅、简单的陈设,要说有什么特别,无非门口两侧张贴得密密麻麻的布告栏,“寻创业伙伴”、“求投资人”,还有“自我推荐”,从这里记者已经开始感受咖啡馆的创业活力了,而随后几杯咖啡下肚,不管是摩卡还是拿铁,记者都品出了创业的滋味。
相聚车库,在创业的名义下
将这家以创业为主题的咖啡馆命名 “车库”,源起两位IT巨头的创业经历。据说,微软之父比尔·盖茨最初就是在车库中完成了Windows界面的开发,而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同样是在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踏上了他传奇的成功之路。
不难发现,这杯名叫 “车库”的咖啡就是为早期创业者准备的。 “开店之初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几个合伙人都觉得这是件好玩的事,北京没这么个地方,说干就干了。”车库咖啡联合创始人魏峥这样描述他们的 “事业”, “我们开的是咖啡店,做的是创业服务”。
一点没错,创业者只要来到车库咖啡,点上一杯咖啡就能享用一整天的开放式办公环境,有免费网络,有会议室,还有打印、传真等办公服务。车库咖啡没有固定的打烊时间,也就是说,创业者 “加班”到多晚,车库都不会赶他走。 “这里更多的是服务于早期创业者,所谓早期,就是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创业者。他们在这里设计产品、组建团队,完成初期创业,运气好的还能在这里拿到投资,然后搬出去成立公司。”魏峥介绍说,目前 “驻扎”在车库的创业团队就有十几个,基本的创业方向都集中在IT行业,他们中的大多数拥有多年工作经验,拥有运作项目的能力。
如果把创业者比作咖啡粉,那投资人就是煮咖啡的水。一杯醇美的咖啡少不了这两样东西,而在车库,创业者和投资人也是绝对的主角。魏峥在这里碰到了形形****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他告诉记者,创业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缺钱怎么办?产品上线遇到问题怎么办?团队磨合不了怎么办?而投资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优秀的创业者在哪?好项目在哪?热点在哪?盈利机会在哪?……他们都希望在车库找到答案,车库也确实做到了,这也就是车库名气越来越响的原因。
对于不少创业者来说,注册公司流程长、费用高,车库收集到创业者这方面的想法反映到有关部门,很快得到了反馈,注册公司的流程从之前的2个月缩短至2周,费用也从1.5万元降到1万元,这实实在在地帮到了创业者。在和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魏峥也感受到了政府扶持创业的强烈意愿, “政府也在问:创业者需要什么?”今年2月,中关村管委会授予车库咖啡 “创新型孵化器”的官方牌匾,并为进出车库咖啡的初创型企业开了一条注册绿色通道。苏?不无自豪地说,有了这块牌匾,进驻这里的创业团队即可以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同等优惠政策。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车库咖啡既是人力资源库,也是项目资源库。更重要的是,还是免费的。魏峥说,来这里的投资人刚开始都有些讶异, “你们什么都不要?”因为在一般的创业投资运作过程中,担任 “婚介所”角色的中间人都会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而车库作为项目和投资人之间的 “中介”却分文不取。苏?提供了一组数字,车库咖啡开业至今,已经帮助13个团队拿到了投资,每个团队拿到的资金都超过200万美元。比如,关注互联网创业的科技博客36氪就是从车库走出来的。
除了提供办公场地,车库咖啡每天下午的 “头脑风暴”也是吸引创业者的 “保留节目”。在咖啡馆一角由舞台、大屏幕和投影仪组成的共享讲台上,每天都会上演精彩演讲,或是创业者走上台宣讲自己的智慧点子,或是投资人来为创业者们 “布道”,再或是已经成功的创业者来分享经验。有时候,晚上还会有 “加场”的各种主题分享会,吸引着下了班的上班族们前来参与,他们中或许就有明天的创业者。
咖啡馆的人气越来越旺,魏峥估算,从这个月往后,咖啡馆就能迎来盈利,他把成功归因于 “时运这个点太需要这个东西了”。但这种 “暴发式”的成功让苏菂和魏峥陷入了另一种苦恼。他们这样描述当下的状态:开店之初做好了亏两年的准备,但没想到,咖啡店很快就火了,有点像22岁的年轻人做到了别人需要30岁才能做到的事,从1走到5之后,突然跳到10,他们和来车库的创业者一样迷茫。这段时间,他们思考得最多的是,创业者冲着 “车库”的名气而来,而他们为创业者服务的时间却在减少。 “过去11天里,我只回过一次家。我想多花时间在创业者身上,我怕顾客盈门,但得不到他们想要的。”魏峥的疲惫写在脸上。车库团队该怎样提高 “产能”?咖啡可以无限量供应,但创业服务呢?如何让车库模式良性发展下去?车库也希望有人为它的创业路指点迷津。
一杯咖啡,感受聊天的力量
在车库,喝咖啡的方式也和其他咖啡馆不太一样,人们端着自己的杯子从这一桌喝到那一桌,他们和每一桌的陌生朋友都能聊得热火朝天。有人调侃,与其说车库卖的是咖啡,不如说车库卖的是座位,因为,坐在这里和人聊天比喝什么更有滋有味。
分享是互联网精神,也是创业者乐意做的事。在车库,每个创业者都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身边的创业故事。
1987年出生的创业者小逸 (化名),带着在国外打工赚来的3万元回国,找了2个朋友一起创业,方向是做网站。当时他住在东五环,离在北四环的车库咖啡很远,但他每天倒好几辆车来回,呆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他把产品架构搭建好了。他为自己设定的期限是包括买服务器、给朋友发工资等等所有开销, 3万元如果花完还没拿到投资的话就再出国打工,幸运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在车库咖啡遇见了给他投资的人,现在他的小团队有10个人,每天有1-2万元进账。
这是记者在车库咖啡听到的第一个创业故事,也是创业圈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如果说以前创业者是满大街跑 “碰运气”,而现在则是有个固定的地方可以去 “碰运气”,当然,找到投资人的可能性更高了。
“我昨天是第一次来,从早上10点呆到晚上6点,碰到了3个投资人。”已经投入人生第二次创业历程的小胡 (化名)告诉记者,这在他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是不可以想象的,那时候,要见一个投资人得花多少力气、辗转多少路。事实上,他第二次创业的项目已经拿到了投资,他不是冲着资源、也没有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来到车库,但这里一下子吸引了他。 “今天一大早我又过来了,因为和这里 "志同道合"的人们聊天能激发各自的创意,聊天的过程本身就让人很开心。”在他看来,这里的交流机会比能提供的资源更宝贵。当然,交流机会也是一种广义的资源,和有些投资人聊天并不能拿到资金,但聊天的过程会让创业者受益匪浅。 “是有了这方面的巨大需求才有了车库咖啡,不在 "车库"聊,或许就在 "车厢"聊。”他坦言,创业者需要各种扶持,更需要中肯的意见。他把这里比作一个 “文化中心”,各种思维、想法在这里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
聊什么?这里面有故事,和什么人聊?这里面也有故事。
采访当天,记者在车库遇到了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某支行的崔行长,他就是带着扶持创业的意愿来参与聊天的。崔行长在这里听到了这样的故事有创业者揣着3万元现金跑了6家银行没能开成基本户,原因就是无形的资金门槛。虽然一些银行没有明文规定多少资金以下不能开立基本户,但在商言商,银行为每个基本户提供的服务是一样的,很自然,银行倾向于抬高门槛。把这样真实的创业难题和崔行长聊开,这比小创业者多跑多少家银行都管用。
还有一位开发APP的创业者,在车库遇到了中国联通的负责人,一通聊下来,联通当即拍板投资该项目,还投入人员并负责包销,这就是在车库会发生的 “惊喜”。
苏?说,自己最忙的时候一天聊到晚,十几个小时,聊到精力全无,店里的每一个人他都知根知底。苏菂也透露了郭树清来车库调研时的情景, “我们什么都没准备,他就坐下来和这里的创业者、投资人聊天。”
可见,在这里,聊天是最大的生产力。不少创业者还笑称,在这里与人聊天的过程也锻炼了自己的口才,你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告诉大家,你是做什么的,这东西的商业价值在哪。“要把每一次对话的陌生人都当做风投,因为机会来的时候,投资人也最多给你十分钟。”
互助创业,创业者并不孤独
在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里,创业者是这样一群人:有梦想、有激情、有热忱,可以不眠不休地干活。但事实上,创业者不为人知的一面是:需要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过在车库咖啡,创业者并不孤独。
苏菂坦言,开车库咖啡之前根本不可能想象到创业团队之间的互助能够达到现在这样的程度。他们互助合作,给出具体的商业建议,帮助别人创造的价值有时比自己获得价值更让他们满足。
记者不免疑问,创业点子需要最大程度地与人分享,才有可能得到最真实的意见和建议,问题是创业者为什么愿意敞开心扉?他们难道没有顾虑吗?比如,在车库 “驻扎”的创业者中,目前专注移动应用方面的人数最多,他们不担心分享之后被模仿、甚至被捷足先登?魏峥这样回答:技术有秘密,商业无秘密。商业模式都是公开的,而各自的技术说出来也学不来。不管怎样,分享和互助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互助,人们更乐意分享,而更坦诚的分享,能得到更有价值的帮助。
前不久就有一位创业者带着一块神奇的音响板来到车库,这块音响板能对声音的传播频谱和范围做限定,在没有聚音罩的情况下达到声音定向传播的效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制作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电视机,声音会沿直线传播,这样,晚上熬夜看电视也不怕影响到身边的家人了。在车库演示的时候,不少创业者都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项目,也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认为这个项目不应该找投资人,而是应该找厂商、集成商合作,直接投入生产;有的则给出建议,这样的项目应该怎样运作才更容易 “立竿见影”。
语音软件和桌面游戏,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创业方向也在车库找到了 “交集”,两位创业者 “接上头”靠的则是另一位创业者小章 (化名) “牵的线”。小章分别与做语音软件和桌面游戏的两位创业者聊过,觉得他们完全可以合作出一款用语音和网友一起玩的线上 “杀人游戏”,这个好点子听上去就特别有意思,且看两位创业者如何将 “创意”带进现实了。
创业者之间的互助也是通向成功路上重要的力量。因为,在苏?看来,创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特质是 “坚持”,创业方向可以调整、产品可以改进,但不折不挠的坚持是不可或缺的。难以想象,如果在创业难关时没有人扶一把、帮一把,“坚持”两字谈何容易。
而在创业者小韩 (化名)看来,三类人创业最易获得成功:专利持有人、职业经理人、富二代。初次创业的创业者往往过于狂热,他不赞成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创业,因为在目前国内的环境下,创业需要很多的社会经验,还是积累一定的打工经验,做好准备再投入创业。
在车库咖啡的这个午后,在体会 “车轮式聊天”的过程中,除了强烈感受到创业者的激情、创新的活力之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大家对于国内创业环境的评价,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创业环境在改善,并且相信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各类机构都对创业倾注了关注和热情。
创业的滋味甜中有苦、苦中带甜像极了让人欲罢不能的咖啡,摩卡的巧克力味,拿铁的牛奶味,创业者爱这份甜,也知道只有喝下了苦才能尝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