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举行揭牌签约仪式,首批39家深圳企业与该中心签订挂牌意向协议。
据广东省主管部门规划,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将承担起创新服务、开拓市场,并成长为辐射华南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强化深圳金融中心地位和广东推进金融强省建设的任务。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是由原深圳新产业技术产权交易所增资扩股变更设立的,首批39家企业也主要来自于新产业技术产权交易所。”5月16日,深圳高交所一位参加挂牌仪式的人士推测:“和其他股权交易中心类似,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刚开始交易可能不太活跃,不过除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相关专业服务之外,券商可能会纳入场内主板机构,成为交易中心机构会员。”
“无法突破38号文(指国务院38号文《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西部证券(002673)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表示,“不少城市都希望拥有自己的OTC(柜台交易)市场,但只依赖于地方的股权交易不易获得持续活跃的股份报价交易,很难快速转至新三板、创业板或主板。”
而有券商高层人士认为,受地方政府支持的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会对建设全国性新三板形成阻力。
交易量之考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还是为上不了市的企业融资服务,股权转让门槛很可能在1万股。而且相比A股市场来讲,活跃度不足。因此更适合于中型机构投资者。”国信证券人士表示。
目前各地都在建立类似场外交易场所,尽管名称不同,有股权交易所、股份转让中心和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但实质意义一样,“主要是为一些不能进行IPO融资的中小企业扩充融资渠道,通过股权交易所进行再融资,或者进行股权转让来扩充资金、企业渠道和需求。”
然而,2012年2月成立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交易可谓冷淡。在2月15日开市当日,交易额仅为243.1万元,平均每家挂牌企业融资额尚不足13万元。截至2月17日收盘,开户总数约为450户,其中90%是个人投资者,只有10%为机构投资者。
一家深圳市创投公司的合伙人称:“好企业肯不肯去挂牌对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是个很大的考验,否则‘劣币驱逐良币’,愿意去挂牌的可能并非是好企业。而没有好企业的话,交易量可能受到影响。”
该合伙人提醒道,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交易量是以后关注的重点,交易量过低的话没多大意义。
此外,制度创新也是问题。
首家成立的天津产权交易还曾试图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但最后亦不了了之。据其规定,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资机构、合伙企业以及具有投资资格的独立经济组织,均可申报成为做市商,但由于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隶属国资委直接管辖,不在证监会的监管范围内,券商无法参与,最后创新制度变成了无源之水,备受冷落。
但各地场外市场依然如火如荼的上马,继天津后成立了重庆、上海、深圳都相继推进股权交易中心,武汉也宣布将建立柜台交易市场。
“市场期待的是建立一个以柜台交易为基础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 券商人士表示:“而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企业交易冷淡,乏人问津,有如鸡肋,也不便于管理。”
合围新三板
对于地方政府批准成立的地方区域性交易场所,业内人士透露,证监会考虑在地方交易所清理整顿工作完成并且验收合格后,让符合有关规定的股权交易市场继续存在。证券公司可以进入这个市场进行金融服务,证监会对此类“四板”市场给予规则上的指导。
地方政府合作搭建起来的区域性OTC平台,会获得政府补贴以吸引企业挂牌交易。目前各地补贴标准通常在每家企业30万到120万元之间,大致可以覆盖企业股份改制中发生的会计、律师、财务顾问、登记托管等相关费用。如果没有补贴,由于挂牌OTC平台不能立即发行股票融资,企业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企业挂牌前需要进行整改以规范运作,会增加一些税务、评估、权属登记、社保等方面的支出。由资本雄厚的券商充当做市商,也有助于提高OTC市场流动性。
“场外交易市场,离不开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有券商人士分析,政府补贴会带动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但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企业在主板上市由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不存在券商只做本地企业的情况。而在扩大新三板市场试点的过程中发现,地方政府是地方企业的大股东,而决定企业上市的机构就是券商,那么地方政府会让本地券商推荐本地企业,因此引发了对利益规避制度的思考。
“依赖于地方的区域性OTC平台,目前仍未能获得制度层面的突破,它很难实现定向增资或让原股东卖股退出。”上述券商人士补充,“如果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国家级科技园,也需要有各地政府的支持,但又不能妨碍到它们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愿景、目标,因而难免出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