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清科研究中心推出《2012年VC/PE助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研究报告》报告,归纳了VC/PE行业政策环境的演变过程,并从资本市场体系的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VC/PE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该报告称,随着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中活跃机构数量逐年锐增,项目竞争正日渐激烈。
与此同时,近日,证监会监管之剑直刺“PE腐败”这一股市毒瘤,开始对PE机构重磅核查:监管层对IPO前一年内入股的PE机构,要求在终级追溯的核查背景下,再进行“完全式”信息披露,包括PE基金基本情况、财务状况、投资项目列表等,也包括追溯核查的GP、LP(有限合伙)中法人、自然人的背景简历、财务状况等。
此外,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本月一则关于“征收PE融资浮盈税”的传闻,也在业界引发不小震动。种种迹象来看,“高增长、高回报”的PE行业,或告别“野蛮成长”时代。
中小PE融资举步维艰
“现阶段,活跃于中国市场中的私募股权基金呈现出同质化特点,各基金在投资地域、行业、阶段等方面存在交叉,所面临的项目竞争压力随之加剧。”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林婉婷对导报记者表示。
不仅如此,PE面临的压力还来自融资低迷。经过持续数月的融资下滑,1月份PE融资活动已经降到冰点。据统计,今年1月仅有5只基金完成募资。2月,中国PE融资市场持续年初以来的低迷,新募集基金数量虽有所上升,但募资规模却呈下降态势。从去年全年看,当年基金募资规模28.7%的增长幅度,远低于2010年超100%的增速,“全民PE”的狂热似乎在退烧。
国家发改委的一纸新规,对中小PE的融资打击也颇大。去年12月8日,发改委出台了首个全国性股权投资企业管理规定,除了将强制备案推广至全国范围,还指出“单个投资者对股权投资企业的最低出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对于中小PE机构,1000万元的门槛让原本就不丰富的LP(有限合伙人)队伍变得更加稀疏。“许多中小PE机构再融资更是举步维艰,有的名存实亡,成为大浪淘沙中的牺牲品。”北京某投资公司项目经理郝国庆对导报记者坦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策略失误或没有历史业绩的机构已难以融到资金。”
“PE腐败”愈演愈烈
2月初,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软银赛富总裁阎焱言辞激烈地批评说,“目前国内90%的PE靠套利,最典型的是用高干子弟拉项目,靠特权获得项目和资源。”这是近两年来,首次有PE大佬直言业内生态,也掀起大众对PE腐败的讨论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