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创投江湖风云起创业者不应专心对付投资人

2015-3-8 7:42:53企业观察家 【字体:

  在创投圈,80后甚至90后年轻人正在崛起。他们的出现,是“过家家”,还是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这是一个颠覆、变革、创新的时代,特别适合创业,政府及各界都鼓励创业,而所有的人都在创业的路上或者在梦想创业。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各种创业项目层出不穷,而资本的推手不容忽视。在媒体上,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到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资金争着抢着投资某一个还远未盈利的项目。

  雷军的话被大家广泛引用,并激励着一个又一个创业者——当你在风口上,即使是一头猪也会飞起来,而飞起来已经成为很多创业者的梦想。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搅动一池春水,都在共同营造一个时代的盛宴。

  经历1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股权投资行业已经迅速成长起来,至今活跃的投资机构接近1万家,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超过了4万亿元。2014年更是浪起潮涌,一大拨年轻基金从业者出走创业。有人感叹,股权投资行业的80后已经开始创业,VC进入2.0时代。

  其中,国内知名股权投资综合服务平台清科集团发现,天使基金机构化非常明显,而且设立频繁。2014年新募天使基金55只,金额7亿多美元,相当于最初全部基金的总和。

  VC的投资,2014年前11个月投资1873个项目,资金达到155亿美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113%,这是VC历史上投资金额最多的一年。VC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医疗健康领域。从阶段来看,早期投资占六成。总体看,早期项目平均每单的投资水平已达500万美元,估值较高。

  PE投资也创新高。2014年前11个月,PE投了500亿美元,其中定向增发也是新亮点。PE历史最高投资年份是2011年,达到270亿美元,2014年是500亿美元。2011年就两家基金投资额超100亿元人民币,而今年不低于10家机构。

  创投圈“新面孔”

  IDG资本的合伙人高翔离职了,鼎晖创投的副总裁屈田也创办了自己的蝙蝠资本,王思聪更是在首富父亲的帮助下,拿着5亿元干起了风投的买卖。

  在创投圈,80后甚至90后年轻人正在崛起。他们的出现,是“过家家”,还是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浩认为,一定程度上,在新环境下,年轻人有优势。过去10多年,选什么样的行业、领域并不重要,只要投资企业就可以了。但现在肯定是选择成长最快的行业去投资,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现在行业的界限很模糊,你的决策要更快,更有前瞻性,没有年轻的心态,是很有挑战性的。”

  “在某些方面年轻创投家可能有优势。但是投资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某一个因素就能解决的。如果把投资作为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情做,能够对复杂系统的各个方面都理解,是很难的。此时,经验则会帮助投资人更好地规避风险。”晨兴创投合伙人刘芹说。

  很多风投大佬认为,姜还是老的辣。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入行20年,是典型的60后,以前做项目的时候,所有的企业家都比她年纪大,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但她并不焦虑。“在我们这个行业,越老越值钱,因为我们持有的时间都很长,跟企业家都交了朋友,七八年下来,不仅企业经历了一个生命周期,创始人也经历了很多生命周期。成功的投资者是要经过两次市场的洗礼的,投资人不仅要抓住机会,还要有淡定的心态。我不觉得90后年轻,就眼光独到,就投资,各个年龄段的创业者都有优势。”

  “企业家都是很聪明的,什么基金都谈过,都见过了,他考虑的肯定就是谁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帮助。那就要看你实力有多强,之前投资过哪些案例,就可以看出你对他的帮助到底有多大。这时候专注就很重要,因为项目信息太多,价格也太高,决策的时间也短,你就不能大而全。我们只专注三个行业:消费品品牌、消费互联网和零售连锁企业,一直做了20年,一招鲜吃遍天。”

  同样有着20年国内风投经历的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表示,对行业来说,新人的出现是好事。“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一只基金不可能永远就那么几个人,否则是不正常的。”

  不过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也有自己的担忧,市场的估值太高,是不是存在泡沫了?“有数据说中国有1万家活跃基金,平均每一个基金投资20个企业,但是每年通过上市或者其他方式顺利退出的数字却是少得可怜,中间的差距很有可能就表示有很多钱是被烧掉了。”

  99%的人不适合创业

  投资热的背后,是创业热。而催动创业热的,又是投资热。

  2014年,IDG资本推出了规模1亿美元的90后基金,主要投资对象就是90后创业者。但据熊晓鸽说,在已投的项目中,还是有1/3的投向了更为成熟的80后。

  现在,很多人都在感叹,身边出来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而获得融资的人也是层出不穷。各种场合,无论是私下还是公开的,都是在讨论商业模式、融资窍门。

  创业热、投资热甚至超乎很多资深风险投资人的想象。“我们经常发现,2014年4月份上线的平台项目,至今没有收入,但是估值已经1亿美元以上。”阎焱感觉不可思议,“一切传统金融的估值模型都被打乱了。”

  回顾中国30多年的改革史,尤其是近1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经历了很多波的经济潮流。2010年~2012年,中国是全民PE。到现在,又开始了全民创业潮。

  但阎焱认为,创业只适合少数人,如果硬是要从一个概率的角度讲的话,创业者的成功率大概不到1%,这就意味着99%的人都不适合创业。

  “我有时候在学校看到一些90后特别热情地去创业,就劝他们先读好书。能够不读书,直接就创业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天才,这在我20年的投资经历中碰到的很少。创业不适合所有人,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年轻人创业激情高,但是坚持下来特别难。”

  刘芹介绍说,他们曾专门进行过统计,发现创业成功的概率是1/50000(以成功IPO为标准),所以说成功创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进一步研究发现,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创业者,在互联网社交平台这类天然就由年轻人主导的产品形态上会占有优势,但是对O2O、互联网金融等与传统行业联系比较深的领域会碰到一些挑战。

  创业者不应专心对付投资人

  不仅是创业,对于融资,很多创业者也存在误解。熊晓鸽、阎焱等创投圈大佬都提到,不少创业者将融到资作为成功的标准,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这样觉得,你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估值太高了。融资太高,甚至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给员工多发钱,给自己买辆豪车,等等。”熊晓鸽说。

  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曾给旗下各家有投资的公司CEO们写了一封公开信,让大家要警惕资本泡沫,在创投圈和创业者中间反响很大,并引起了一些争议。

  “这是在给我们经纬系的200多个CEO以及内部团队敲响警钟。现在普遍弥漫着这样一种情绪,就是融到资就算是成功了。其实,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七八年。某个阶段融资的成功,只代表当时的某个节点的成功。”经纬创投管理合伙人徐传升说,“创业者不断地去谈判,希望有更高的估值,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没有错的,但以我们十几年的投资经历看,决策中太纠缠细节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不成功的。”

  阎焱表示,通常这样的企业最后都做不大,在创业的早期太注重投资估值上的得失,往往会导致整个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上受到某种掣肘。

  大佬们吐槽说,现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攻略,教创业者如何对付投资人,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创业者善于对付投资者。对此,大佬们普遍较为反感。

  “有的创业者专门在投资人中间跑来跑去,说谁给我们更高的估值了,这样的项目我基本上都不看好。特别能对付投资人的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者,因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客户身上,这样才靠谱。”熊晓鸽说。

  刘芹认为,一个创业者从开始创业,到融到钱,再到创业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次长跑。

  “所以我奉劝很多创业的朋友,专门针对融资去创业是非常有害的。最终让你走得更远的,还是你的价值观和理念。”刘芹说,可能有一些江湖传言,说某人在电梯里或者厕所里,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了投资等,其实投资人本身是经过了非常长的时间思考的,只是决策的过程被戏剧化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是很准确的诠释。

  非零和游戏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有活跃基金1万家了,可以想象竞争多么激烈。“至少在早期投资中,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我们是做早期的,错过这一轮,就没有下一轮了。做A轮投资的人,不会去做B轮、C轮投资。当然,我们都是君子之间的竞争,肯定不会去拆台。”徐传升说。

  竞争激烈,说明市场繁荣。但是,通过跟硅谷对比后,刘芹认为,国内的创投数量还不够多。“本身创业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创投的成功也是一个低概率事件,行业会出现典型的‘二八’原理,20%的人挣了80%的钱。但是早期投资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不到最后谁都不知道能否成功,也就不存在你能投而我不能投的情况,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其实,我们(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外人是远远不知道的。私下讲,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即便是在项目上,也是同样的。这中间有一个覆盖范围的问题,每个基金都有自己的特点,你不可能全方位覆盖。”熊晓鸽说,在很多项目上,他们之间都是有合作的。“我跟阎焱、徐新都有过不少项目合作。碰到情况,我们都会沟通,该给什么样的估值,也愿意大家都进来,谁的项目做得好了,我也为他高兴。竞争完全是练内功,自己的眼光如何,这是自己在跟自己竞争。”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浩说,他非常同意熊晓鸽的观点。“我们这个行业喜欢竞争,拥抱竞争。如果没有人跟你竞争,你看什么投什么,肯定会越做越傻。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时至今日,环境、行业格局都面临变化,我们要从内部机制、管理模式上推陈出新,进行变化。”

  对于出现的竞争,阎焱心态也很平和。“竞争有两种,一种是竞争过,一种是竞争不过,都很正常,全世界都是这样过来的。”但他也表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在中国做VC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不像在泰国、菲律宾,包括韩国,市场很快进入瓶颈,很难发展。

  但是对于眼下的投资热、创业热,熊晓鸽提醒说:“我们经历过3次寒冬,所以知道钱多的时候,无论是基金管理者还是创业者,都应该特别冷静,不要膨胀,应该盯住自己的基本面,还有自己的投资逻辑,考虑清楚。而在市场转冷的时候,投资的热情应该高涨,这是进入的最好时机,价格合理。作为一个基金公司,不管市场冷或热,都应该明白,投资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过程,这一点特别重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