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E(私募股权投资)界同时传出两个消息:一是“平安PE6亿豪赌可能扑空”,二是“中投证券直投部门裁撤进入倒计时”。两个消息犹如重磅****,令业界震惊。昨天,记者采访发现,很多业界人士认为这是PE退潮的明显信号、是内部矛盾爆发的起点,PE行业将进入淘汰赛,此后一段时间内,PE业“裸泳者”将暴露无遗。
一日两惊暴露体制缺陷
3月19日,正当平安PE欲在PE界大显身手的时候,冷湖滨地项目令平安PE遭遇了滑铁卢,这家以生产钾肥为主业的青海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原来预计2011年3亿利润,结果6000万不到。这完全令“拟以现金6亿认购冷湖滨地增发的股份,占增发后总股本的10%”的平安PE2011年投资计划可能扑空。
就在同一天,有消息传出身陷降薪、裁员、三定(定编、定员、定岗)改革深水漩涡的中投证券,将会再有大动作。知情人士称,“中投证券的直投部门将在半年内解散,员工已经被告知找工作了。”
一天之内出现两起关于PE的重磅负面消息,这引起了社会对PE界的广泛议论。平安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制的管理模式”也是平安PE后继乏力的症结之一。“和合伙人制的机构相比,公司制的管理模式聘用职业经理人,在制度上很难完全做到像合伙人制那样从源头上保障对投资回报的‘苛刻’。”
正如平安内部人士所担心的一样,PE行业资深人士李新颜在微博上表示,疯投不止的背后,体制原因应该受到重视。随着公司制机构问题的进一步暴露,合伙制战胜公司制的案例相信会越来越多。网友“英文与投资”对李新颜的观点表示“同意”,并附和说,公司制的背后是软预算约束,出问题是迟早的事。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寿双也说,PE机构的机制和内控真的非常重要,这是个道德风险很大的生意。
PE业退潮信号明显
除专业探讨外,人们更多的是对于整个PE行业的担忧。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张巍微博说:“券商做直投也有个交学费的阶段。”
“早说了,咱这行业早晚要洗牌,现已开始了。”网友“菜饭”说,PE退潮的裸泳时代该来了。网友“来伊俎踏”笑称:“现在知道靠关系吃饭不靠谱了吧,如果有准确的分析,会成这样?现在,中国PE业还基本处于无风险抢钱的阶段……PE行业还远没到肉疼的地步,以后会更难。”网友“lv0208”发问:“这会不会是全行业风险爆发的起点?”
PE投资管理人“醉爱绝色川藏滇”认为,2010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不计后果疯投,逐渐后果显现。PE因有一定的时间窗口滞后效应,基本在投后两到三年会看得到结果。接下来相信全国范围的不同机构会有更多类似故事发生。不排除一系列不规范的PE内部矛盾爆发,甚至演变成LP与GP的诉讼。
昨天,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PE行业正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正在慢慢退潮,那些在涨潮中跳进海里的裸泳者,自然会“走光”。
凭增值服务走向深海
王守仁认为,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创业板开启之后,社会资本一窝蜂涌进PE,大批PE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尤其是金融机构,他们凭借资金等优势乘势涉足PE,但他们并不懂PE行业的规律和特点,缺乏对PE行业的理解。一些原本从事证券行业的PE机构,他们在理念上注重短期操作,对产业不懂,缺乏对被投企业管理、业务、外部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对企业所处行业的产业化缺乏认识。在王守仁看来,这类PE机构基本属于财务投资者,他们认为PE就是“有了钱投进企业,等着在一定期限内所投企业上市,他们收取自己的投资收益”的机构。
王守仁说,大量机构仍停留在财务投资阶段,只是掏钱占股,等着收获。目前,PE在投资过程中,遇到一个门槛,那就是增值服务,这也是PE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创投机构应当在投资之后,在企业管理上根据被投企业的行业特点提供有效服务,帮助被投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否则,投资之后,没有任何能力帮助被投企业,只能听之任之。这样的PE机构,必死无疑。“有了钱不是万能的,这只是创投机构的一个前提,只有增值服务跟上了,即使PE退潮,也可以走入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