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低调的梁锦松在上海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坦诚谈起这笔投资,他表示,当时不管投任何金融机构股票都会遭受很大浮亏,这不单是黑石的问题,更是整个市场的问题。谈及中国及欧美的经济金融前景,语气谦和的他颇有底气地说:“对中国有信心。”而立足一家积极参与投后公司管理的“强势PE”,他的观点则是,“现在的市场周期情况下,只有通过投后管理,提高企业价值,PE才能赚钱”。
资本项目最终开放需审慎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和欧洲危机的复苏、挣扎息息相关,你如何看待发达经济体和欧洲面临的问题?
梁锦松:欧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复苏,无论是政府借债过多,还是巴塞尔新规对银行业有更高的资本要求,这些因素都会驱动欧洲经历去杠杆化的过程,可能在今后很长时间里,欧洲会一个危机接着另一个危机,如何解决都是考验。从乐观方面看,如果可以借助危机让欧元区的政府能对财政政策更审慎,取得更有效的共识,长远看,对强化欧元区或欧洲经济体的统一融合是有帮助的。如果在某一个危机中熬不住了,有成员国离开欧元区,导致欧元区解体,欧洲整个经济体的竞争力会下降,会不利于整个欧洲的发展。
日报:欧债危机使得大部分欧洲资产价格下跌,你认为欧洲市场目前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梁锦松:欧洲目前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投资价值。从投资机会来说,中国公司的投资吸引力来自于增长,但估值已经不便宜,欧洲和美国的资产吸引力也很大。
但对黑石来说,中国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我最初进入金融界在花旗工作是40年前,当时所谓国际金融,是通过债券发行、银行贷款等种种方式从西方把资金搬到东方,而现在到往后很长时间里,钱是从东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移到欧美市场。在这个形势扭转中,黑石不光是投钱,还要帮助中国的这些储蓄拿到更高收益。
日报:最近数据显示,总体而言,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有所下降,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
梁锦松:我觉得这是个必然的选择。欧美政府现在采取技术性印钞手段,用LTRO、扭曲操作等不同手段,把利率故意压低,包括长期利率,对有资金和储蓄的国家来说,持有他们的长期债券是根本没有收益的。长远来说,中国的外储投资除了购买资源之外,应该挑选全球有成长能力的企业股票,这些公司要体量大,而且有行业话语权,即便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依然有成长潜力的,如果找到不同行业里的这类公司,还是值得长期持有的。从方法上说,既可以通过二级市场直接买股,也可以通过PE机构进行股权投资。
日报: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件大事,这对PE市场以及中国的未来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梁锦松:人民币国际化肯定是好事。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一定要走,这是个必然的进程,但是最终资本项目的全面开放,也就是人民币自由兑换,我认为要审慎。毕竟在金融市场多变的情况下,这是最后的防线,什么时机合适,我认为不仅要看外汇储备,还要看金融市场是否成熟,企业治理是否已经完善,是否可以承受资金大量进出的冲击。如果这些都实现了,就可以把这个“防波堤”拿走,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这些条件。很难说我们距离那里还有多远,这需要一边走一边看进展,也要考虑外围经济环境的变化,要走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日报:未来1~2年内,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你认为国内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前景如何?
梁锦松:目前总体看来,境内股票市场的估值比较合理,PE倍数也比较合理,所以二级市场依然还有价值。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虽然外围出口市场情况不太好,但我个人对美国经济并不悲观,欧洲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对中国,我是有信心的,政府对宏观调控有经验和能力,无论在资金和手段方面都比西方强。某些领域会有微调,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可能需要更多政策配合。至于部分地方政府资金紧张,我认为中央政府有能力,从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角度来说没有问题,中国的金融市场问题没有西方鼓吹的那么严重。
房地产方面,通常我看泡沫都会观察其中有多少空气。目前看,银行贷款给民众和开发商的负债并不重,因此空气并不多。但从供求关系看,因为中国投资出路不多,大部分民众不是买股票就是买房,需求驱动下,房地产价格上涨压力很大,我个人希望宏观调控要继续下去,政府要关注资产价格过高问题。
没有预见到金融危机
日报:2007年中投购买黑石集团近10%股票,遭受了很大浮亏,双方也因此受到了不少批评。你对此如何回应?
梁锦松:中投投资黑石股票是在市场最高的时候,谁也没有预见到后来的金融危机会那么严重,包括我在内。现在来看,当时不管投任何金融机构股票都会遭受很大浮亏。金融危机中,我们的股票往下,也挨了不少批评,但后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看到了,这不单是黑石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的问题。我们和中投的关系一直很好,在投资和管理等方面始终保持了沟通。
日报:PE需要考虑“退出”的时机,因此需要关注市场的状况。从PE的角度看,对中国的信心,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是一回事吗?
梁锦松:我们是长期投资者,不是二级市场操作者。我们退出的时候,通常是等到周期中间,大概可以拿到某个倍数的时候,但时间点要看市场表现。我们最大的关注还是如何帮助企业提升效益,然后才是在周期中得到合理收益。平均从投进到投出的周期为5年半,有时7年、8年甚至10年。
日报:在你看来,中国内地哪些行业和公司具有投资价值?
梁锦松:选择行业很简单,只要顺着中国政府每年的工作报告和五年规划的方向投资就可以了,比如和城市化和内需有关的就可以考虑投资,另外黑石关注中国的制造业和产业升级,也希望帮助中国企业在国外寻找可以带动这些行业发展的优质科技品牌公司。当然,困难在于找到好的公司,从投资环境上说,在中国做控股权收购不容易,好的大企业很多是国企,一般不会有控股的机会。随着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加大,预计未来十年,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日报:去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数据逐渐向外商直接投资(FDI)靠近,在这个中国和世界关系越来越紧密的过程中,黑石作为一个积极的机构投资者,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梁锦松:我们会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例如2011年的时候,我们帮助所投的中国蓝星集团,用22亿美元收购了挪威的一家化工企业。我们强调参与公司各个层面的治理和管理,在这个方面,我们和中国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
日报:和凯雷、KKR这样的同行相比,黑石有怎样不同的风格?
梁锦松:我们很少和其他PE直接比较,黑石基本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投资风格上说,黑石相对保守,从企业文化上说,很注重人才,既注重吸引精英人才,也看重这些聪明的精英人才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是黑石成功的原因。这和黑石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关,黑石的激励制度是行业内最好的,董事长和总裁非常看重团队精神,也看重个人表现。因此,我们的业绩表现很不错。截至2011年,统计过去25年我们的平均收益,扣除管理费和提成,回报给LP的平均年收益达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