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微博引发的思辨”。
1月24日,当当网董事长俞渝特地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目的是为一场“骂战”释疑。
这场“骂战”的起因是,1月15日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微博上爆料,称当当在赴美上市过程中,屡遭投行“欺负”。李随后还在自创的“摇滚歌词”中大爆粗口,以示对投行的愤恨。
谁料此举竟招来数位自称“大摩员工”的不满,双方在微博上“隔空对骂”数个来回,言辞之糙令围观者惊愕。
抛开污秽之辞,这场骂战的直接导火索在于当当网的发行价。李国庆认为,大摩(摩根士丹利)压低了当当的发行价并从中牟利。
在李看来,“上市后1个月跌涨幅度在30%以内”才是上市成功的表现之一。而去年12月8日,当当网登陆纽交所首日,股价报收于29.91美元,较16美元的发行价大涨87%。
“当当网的股价确实是定低了,我轻信了投行”,1月24日,俞渝对媒体表示,大摩已就此事向当当口头和书面道歉。
但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表达对投行不满的,李国庆尚属首例。这场“骂战”揭示出国际投行不为人知的一面,中国企业家在和这些“多面”投行的接触中,往往爱恨交加。
争议发行价
如果发行价过高,投资者赚不到钱的话,“他一定有N个理由找你麻烦”。
在境外上市的发行价问题上,纠结的中国企业不止当当网一家。
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陆纳斯达克。首个交易日,其股价以122.54美元收盘,较发行价上涨了354%,成为自1999年以来一天之内涨幅最大的一只股票,这甚至被海外媒体喻为“失控”。
而当年高盛开给百度的定价,一开始只有“18-20美金”。路演快结束时,百度向投行表示“20美元太便宜了”,必须提高发行价。双方“谈得很紧张”,最后高盛让步到27美金。
盛大也被认为是“流血上市”。2004年5月,盛大网络(SNDA)登陆纳斯达克。高盛将其发行价区间定在13-15美元,但后又下调15%,最终只以11美元发行。
但也有企业在发行价问题上“轻松”很多。
2010年9月,博士蛙在港交所上市。在招股阶段,博士蛙获得485倍的超额认购,冻资逾1220亿元,被评为港股“冻资王”。最终博士蛙以4.98港元发行,而此前的发行区间为3.88-4.98港元。上市首日,该股即报7.13港元,比发行价上涨43.17%。据说投行对此感到很“诧异”,认为可以定得更高。
“这不是一锤子的买卖,还要一直跟资本市场打交道,增发、并购重组等,只有投资者认可你了,你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博士蛙副总裁吕奕昊表示,以4.98港元发行,有“让利投资者”的成分。
那么,对于一家拟上市的公司而言,怎样得发行价才称的上是“合适”或者“正确”的?
“没有一个绝对性的数字”,一位上市公司的CFO认为,不同的企业想法不同,如果一家企业纯粹是为了融资而上市,价格越高融到的钱就越多,企业家就非常在乎投行给他的定价。
亚盛投资创始人毛区健丽也有同感。她是最早一批从华尔街回国的金融人士,服务过沈阳金杯汽车在美国的上市。
她曾看到,一些中国企业家到境外IPO时,一定要拿到最高的估值,而且以此来衡量投行的好与坏及能力高低。
“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毛区健丽称,“如果把发行价炒的很高,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投资者赚不到钱,就没人再敢买你的股票了。”
发行价过高甚至招来更坏的结果。近年来,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到集体诉讼。毛区健丽认为,如果发行价过高,投资者赚不到钱的话,“他一定有N个理由找你麻烦”。
中国企业家对发行价的高期望值,或许也与中国A股市场的高估值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