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阿里B2B公司主动从香港退市时,业界就普遍猜测,阿里B2B公司退市是为了阿里巴巴未来能够整体上市,“赚”个好价钱。
分析人士认为,阿里巴巴近年大力度整合旗下资产,无论是整体上市还是分拆上市都是为了做高市值,争取IPO融资最大化。
以“退”为进
阿里B2B公司于2007年11月在香港IPO,它是阿里巴巴集团的一部分,为企业与企业间(B2B)电子商务提供信息与交易平台。当时招股价为13.5港元,共募集资金一百亿港元,创下国内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
阿里B2B公司的退市即是一种不得已,也是一种“以退为进”。阿里B2B公司上市八年的复合增速达到了50%以上,但2011年起,公司B2B的“会员+广告”的商业模式陷入了增长瓶颈。
阿里巴巴选择了退市。它给外界的理由是:“私有化是出于对中小股东投资回报的一种兑现,也是为了公司未来能集中精力继续实现B2B业务的转型。”
而退市也有利于阿里巴巴解决与雅虎的股权纠结问题——这是马云心里的一根刺。回顾以往,2005年8月,雅虎用10亿美元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入股阿里,占有阿里巴巴39%的股权。从2009年起,以马云为主的阿里巴巴管理层一直寻求从雅虎手中回购部分甚至全部的阿里巴巴股权,而雅虎也有意出售这笔资产回笼资金,但双方因一直未能谈拢价格僵持着——雅虎对这39%的股份估值120亿美元。B2B私有化后,外界对阿里的过高估值就缺少了参考依据,使阿里巴巴在回购谈判上更可能取得有利于自己的价格。
双方在去年5月达成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动用63亿美金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阿里集团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一半,即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的20%。此外,如果阿里集团在2015年12月前进行IPO,阿里巴巴集团有权在IPO之际回购雅虎持有的剩余股份中的50%——即 10%阿里巴巴集团股份。
在与雅虎达成协议后,外界看来,整体上市是未来阿里的最佳选择。尽管阿里巴巴没有正式公布过整体上市计划,但公司管理层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整体上市的意愿和可能性。“淘宝网、天猫商城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公司急于从雅虎手中回购股权的表现来看,整体上市的日期正在临近。B2B公司私有化退市是未来两三年内集团整体包装上市的必经之路。”邱琳在2012年5月的分析报告如此评价。
整合“七剑”
部分人仍坚持阿里巴巴会整体上市的观点——这符合阿里巴巴大规模融资的诉求,也符合马云之前言行给人的印象。
但是,今年1月马云对阿里巴巴的结构重新调整,让外界嗅到了一些微妙的味道。
回顾过去,阿里巴巴也曾进行过数次管理架构的拆分变革:
2011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分拆淘宝网为淘宝、淘宝商城和一淘三大独立子公司。这次的“一拆三”,被称为“大淘宝”升级到“大阿里”。
2012年7月,阿里推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七大事业群。这次的“七剑”,马云管它叫“One Company”。
2013年1月,阿里巴巴将7大事业群调整为共享业务事业部、天猫事业部、聚划算事业部等25个事业部。 这次的25个事业群,用马云的说法是“小而美”。
外界注意到,最近这一次阿里巴巴架构调整跟上次调整,仅仅隔了半年,它将7大事业群调整为25个事业部,在新的组织架构中,已没有淘宝的名字。年销售额8000亿元的淘宝网,已在这次新的调整中被分化至不同部门。
对仅隔半年就再次进行的架构调整,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合理的一个解释是:阿里巴巴不管是拆成7大事业群还是整合起来,从投行那里得到的反馈是上市都拿不到马云想要的估值,不得不再找新路。
马云之前的“7大事业群”想法是,用优势业务带动边缘业务整体上市,拉高集团整个估值,有业内人士猜想,目前看来,这条路似乎走不通。所以不得不改弦易辙。业界有人猜测,或许是在投行和资本方的建议下,阿里巴巴最后不得不选择另一条道路,再也不提One Company 的宏伟构想,而是将业务分拆成更小的单元,利用好项目带动差项目,做出更好看的报表,择机分次上市,以获得理想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