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围绕着信托业增长和风险的各种猜测不断,但信托业依然沿着自己的轨迹,大步向前发展。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三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达到6.3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相比二季度末的5.54万亿元,信托业单季度资产增加7800亿,距目前国内第二大金融机构——保险行业6.9万亿元的资产总额已相差无几。
信托收入同比增长45.19%
从业务结构看,三季度信托业总体上继续朝既有的格局进行良性调整。
数据显示,信托业务收入持续增加,盈利模式日益强化。自2010年底全行业信托业务报酬收入首次超过固有业务收入以来,虽然此后为应对净资本管理要求,信托公司不断增加固有资金,但信托业务收入仍然持续增加,占行业营业收入比例也不断提高,主营信托业务的模式日益强化。2012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400.39亿元,同比增长达50.61%;其中信托业务收入为292.52亿元,同比增长达45.19%,占本期营业收入比例为73.06%,比去年同期53.31%的比例,提高近20个百分点。
而在信托资产配置领域,由于政策和市场导向效应显著,三季度出现小幅调整。其中资金信托对工商企业的配置比例持续上升。2012年三季度为25.06%,相比二季度末的24.39%,占比进一步提升,继续保持二季度以来资金信托的第一大配置领域地位。而顺应国家对政府融资风险的调控,资金信托对基础产业的配置比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10年四季度为34.39%,2012年一季度已下降至21.85%。此外,从2012年二季度开始该比例首次低于工商企业的配置比例,从长期的第一大配置变更为资金信托的第二大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二季度开始,基础产业的配置比例出现了小幅回升的苗头,2012年一季度为21.85%,2012年二季度为22.62%,2012年三季度为23.34%,这与今年地方政府因融资平台限制和土地财政吃紧而加大融资需求相关。
再次,房地产信托比例继续呈现下降态势。近年来,房地产一直是信托资产配置的第三大领域,但其对资金信托的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四季度为14.95%,到2012年三季度下降为11.34%。而且自2012年一季度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相比2011年底6882.23亿元的规模,2012年一季度规模下降为6865.70亿元,2012年二季度继续下降为6751.49亿元。但环比来看,这种负增长在今年三季度没有得到继续表现,三季度房地产信托规模为6765.12亿元,环比小幅增加了近1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信托的这种发展轨迹,与国家对房地产的持续宏观调控政策密不可分,今年三季度负增长的停止,则与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回暖有关。
投资管理能力仍是短板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信托业也暴露出部分问题。
产品不平衡是问题之一。理财信托产品一直是以非标准化债权投资为驱动的固定收益产品为主,而以各类权益投资为驱动的浮动收益产品则较少。截至2012年三季度,体现固定收益的融资类信托产品占比仍然最高,为49.01%;体现浮动收益的投资类信托产品占比仅为36.71%。“而且这仅仅是统计上的比例,实际的比例可能要低得多(由于缺乏严格的统计标准,相当一部分名义上是投资实际上是融资的信托实际上可能被纳入了投资类信托的统计口径之中)。理财信托产品的这种结构,难以满足高端客户对浮动收益产品的需求,削弱了信托产品的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周小明认为。
此外,从整体上看,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中以理财产品为主,服务产品长期缺位。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体现信托服务功能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仍然仅占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的14.28%,体现信托理财功能的融资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则占到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的85.72%,信托应有的服务功能一直没有转化为巨大的市场份额。
周小明认为,由于信托产品以融资信托为主,真正的投资信托较少,因此,长期以来,信托公司的能力核心主要体现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而不是真正的投资管理能力。从标准化的金融资产投资看,截至2012年三季度,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买入返售三项加总为1.78万亿元,占全行业资金信托规模的比例仅为29.87%,其中,证券市场投资(按运用领域口径统计)为0.68万亿元,占全行业资金信托规模更是少到11.41%。就非标准化的股权投资而言,截至2012年三季度,长期股权投资仅为0.69万亿元,占资金信托规模的比例仅为11.57%,其中主要是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占比为11%,PE(私募股权投资)仅占0.57%。“虽然信托公司较少开展投资信托业务,有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原因,但从长远发展看,真正体现信托公司竞争力的是投资管理能力,相比其他资产管理机构而言,信托公司目前的投资管理能力特别是证券投资管理能力,不能不说是一个短板。”周小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