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京东便开始与银联、快钱等企业展开接触,寻求合作机会。但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却对此另有考量。
“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几乎都是与所有大型电商进行合作,比如汇付,既帮京东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又帮苏宁易购提供支付解决方案,银联就更不必说。如果谁与京东一起合股,或者让京东入股,以后再想和别的大型电商合作,显然会有很大障碍。这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损失应该更大一些。”一位上海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解释道。
既然与大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股权合作存在较大障碍,对京东而言,可行的路径便只有两条,一是收购一家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二是自己单独组建新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而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牌照管理政策变化,则令收购这一路径变得更为合算。
“央行发的支付牌照一开始是精挑细选,优中选优,但现在已经几乎是‘国民牌照’,人人都有,这样一来京东可选的收购对象就多了,而且收购时牌照的要价也相应降下来了。”前述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表示。
除去收购本身的成败,另一个较大的悬念则是京东会以何种形式支付收购所需资金。“对京东而言,换股的方式能够节约很多资金。但问题是,京东至今未上市,要找到网银在线能够接受的方式对股权进行估值,这并不容易。当然,最后以股权加现金也未尝不可。”前述与京东有过接触的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
舍命陪君子
作为近两年来风头最劲的电商企业,京东商城作为股权合作伙伴,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却显得“缺乏魅力”。除去第三方支付企业对于市场拓展的全局考量,造成这一反差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和大多数电商企业的业务合作中,所获利润实在过于微薄,甚至仅够覆盖成本,实在颇有些“舍命陪君子”的意味。
在此前京东和支付宝的“分手事件”中,刘强东曾指:“其他几家支付公司已经将费率降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但支付宝的费率是别人的4倍”,并估算京东每年将为此多支付500万元至600万元的费用。
对此,一位沪上第三方支付企业副总裁则直言:“不是支付宝太贵,而是我们降得太低。第三方支付企业知道电商也不赚钱,所以给电商的手续费率也是所有行业里最低,几乎是不赚钱的。”
他的说法也得到另一家支付企业高管的证实。这位高管表示,与电商的业务合作“起码到现在为止,还不能算一个稳定的赢利点”,“大家更多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市场,毕竟用户数量不断扩大,所以不赚钱也继续做”。
显然,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大型第三方支付企业不得已隐忍利润上的亏欠。但在这样的局面下,拿出资源和技术,与电商进行股权合作,显然不是一桩前景光明的事业,即便合作方是京东商城。
许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多数支付企业并不担心京东自建支付平台,会对它们与京东的合作产生显著冲击。一位业内人士就表示,“目前和京东的合作已较成熟,成本也不高,京东的支付平台应会更多着眼于增量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京东支付”未来对行业的冲击被业内看淡,但京东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渗透”却似乎以另一方式悄然实现:9月初,曾任京东集团副总裁的乙壤月悄然从京东离职,并出任第三方支付企业汇付天下的高级副总裁。这一消息或许将是电商企业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乃至互联金融行业实现大范围人才流动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