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的转型未被既有的产品思路束缚,并在竞争激烈的电商领域中成功找到了细分点:总有人愿为设计买单。
前世:男同社交网络
Fab的前身是男同性恋社交网站Fabulis,上线于2010年4月。尽管定位清晰,Fabulis还是没能取得成功。2011年初时,Fabulis融入了点评和团购业务,但似乎没什么反响。
Fab创始人詹森·戈德伯格(Jason Goldberg)说,那时的Fabulis就像是Yelp和Grounpon的同性恋版本。2011年2月20日,戈德伯格和另一位创始人布拉德福特-谢尔哈默(Bradford Shellhammer)终于承认Fabulis模式失败,下决心思考转型。
从Fabulis的失败中,戈德伯格和谢尔哈默总结出了专注做好一件事的教训。在他们看来,Fabulis既想做同性恋社交又想做电商是犯了“不专注”的忌讳。 此外,两位创始人发现他们以前是在反复地做一个社交产品,而这次他们准备做一个“商业模式”。
仅仅一个星期后,Fabulis转型做设计为导向的闪购网站的方案获得董事会通过,Fabulis由Fab取而代之。为了支持转型,戈德伯格个人为Fab追投了25万美元。
转型:设计主导的闪购电商
对于Fab来说,其所出售的商品必须有强烈设计感的,折扣最高可达3折。在后来的实践中,Fab为了保证产品的低价,不得不限制供货数量,而其商品的一般折扣也保持在50%左右。Fab的折扣时间最长为3天,货物发货时间一般需要2-3周。
和所有国外电商网站一样,Fab的UI设计比国内电商“垒高楼”似的风格简洁清新许多,分类也比较清晰。目前,Fab在售的品类主要有艺术品、家具、家居用品、礼品、服装鞋帽、母婴用品、餐具和宠物用品等9大类。Fab首页每天会根据品类或者风格推荐一位设计师的产品。首页的推荐位大概有70个,全部按照大小两种尺寸整齐排列。
虽然戈德伯格和谢尔哈默在转型初期立志要专注做一件事情,但他们还是没能完全抛弃公司的社交DNA。在Fab上,用户能明显察觉到社交网站的色彩。与Facebook、Twitter和Tumblr的互通自然不在话下,Fab还为每件商品设置了分享到Pinterest的按钮。
就像两位创始人在Fab转型大纲里写的那样,Fab仍然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社区。去年12月,Fab推出了Live Feed功能,用户可以在上面看到其他人关注、评论、购买了什么商品。不过显然,这次是商业模式主导,Fab需要先把电商做好。
转型出人意料的成功。上线后的头30天,有5万人通过邀请方式加入了Fab。
作为一家闪购网站,Fab起初的营销方式有点“饥饿营销”的意味。网站采用预售模式,为此在产品正式开卖前推出了Fab灵感墙、心情版等社交功能。这样能够吸引用户在等待货品时仍旧在Fab上停留。产品正式发布前,Fab的订阅者已达16.5万。
核心:把握重复购买用户
2011年6月,Fab产品线正式上线。12天内,Fab的销售额达到了60万美元,为其带来了强大的现金流。一个多月后,Fab迅速蹿升至35万,出众的业绩为其带来了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11月,Fab用户数突破100万关口。
在12月的B轮融资中,Fab的融资额有了数量级的飞跃,达4000万美元。B轮中,Fab的估值达到了2亿美元。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几乎Fab所有的早期投资者在这两轮中进行了跟投,包括好莱坞男星艾什顿-库奇(Ashton Kutcher), SoftTech VC和Baroda Ventures。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也在B轮中领投了Fab。
最新的数据显示,Fab截至今年5月的会员数已达400万。在用户数和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同时,Fab的用户重复购买率指标也非常出众。
TechCrunch 5月的报道称,Fab销售额的三分之二来自重复购买的用户。此外,Fab在去年10月上线iPhone、iPad和Android应用。今年5月其移动终端的使用量已经占到了Fab整体的40%。这或许是因为移动设备更方便用户去抢购商品。
其实对于Fab来说,所有这些成绩必须有优质的商品供应来保证。Fab与设计师和品牌商采取销售分成,寻找优秀且稳定的合作设计师成了非常关键的环节。Fab上线头一天请到了美国著名设计师米尔顿-格拉瑟(Milton Glaser)来展示产品。根据财富中文网的报道,Fab目前有一个25人左右的买手团队来挑选商品。
如今,Fab在全球20个国家开展业务,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其全球员工数量也从转型初的4个增加到了200多个。2012年,Fab先后收购了时装零售网站FashionStake和德国闪购网站Casac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