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阿里巴巴在手机端的布局已经泯然众人矣——无甚创新,甚至在小米、360、盛大、百度、网易等的包抄下,显得略微的沉闷和保守。但是马云和阿里手机计划掌舵者的野心是不是就仅仅止步于与小米、奇虎之流抗衡呢?当然不是,这家最喜欢在新闻稿中提及“生态系统”的公司,依然没有泯灭其重构手机生态系统的野心,期望成为可以比肩苹果、安卓平台外的第三种力量。
当然,这一切很难。在过去两年中,阿里云的领导者王坚不仅背负了来自市场的“骂名”,甚而面临了来自内部员工的强烈质疑。他也经历从独立操作系统到兼容安卓应用的苦逼血泪过程。而现在,阿里云能否成为第三大手机平台,似乎仍然还是一件希望渺茫的事情。
被逼出来的野心
2009年,在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性力量后,阿里巴巴开始筹划进入手机领域,并成立了专门负责手机业务的阿里云公司。在立案确定做OS之前,阿里云亦曾考虑过做手机硬件以及中间件,但最终都被否决了。
“我们最早也考虑到要做一个中间件,能够跑在所有的操作系统中,但后来发现行不通,因为世界上没有跨平台的平台。”王坚颇有深意地表示。
从跨平台和省时省力角度而言,“中间件”无疑是阿里云最好的选择,不过,已成巨头的阿里巴巴更倾向于运作的是一个平台,而不仅仅是依附于其他操作系统平台的存在。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不多的中间件,操作系统运营商可能不会介意,但如果做得足够深入了,苹果或者其他操作系统进行制约我们就会很难,它随便找一个方式就会把我刨掉了。比如,windows8出来的时候有很多软件装不上去,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当你对一个平台有很强依赖性的时候,你就会碰到困难。”王坚表示。
而阿里云也曾经酝酿过涉足手机硬件,而最终又决定放弃。根据王坚的披露,阿里云曾经想自己做手机硬件,跟富士康和电信都进行过谈判,甚至连话费分成都谈完了,但在最后一刻,阿里云放弃了。
“生产之前就要想清楚的,因为没有手机制造的经验,我们都是一边跟人家谈一边来认知的,这个模式不是成熟的,当你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的时候你才发现这个东西是不能做的!包括售后问题,库存问题,都会出来的。可是互联网公司就没有这个问题,阿里巴巴以前是没有库存的,一分钱库存都没有,这不是我们的竞争力所在。”王坚称。
与雷军的选择不同,马云和王坚最终选择了做操作系统,这更加符合阿里巴巴的竞争优势,也更符合其对生态系统和市场格局的判断。
“我们注意到,目前手机操作系统的两大平台都有缺点——苹果只将APP开放出来,而将其他手机厂商排除在外;谷歌安卓平台是开放的,但提供给大家的都是半成品,这让做手机的门槛降低了,却将做好手机的门槛抬高了。”王坚称。
在阿里巴巴管理者看来,在苹果和安卓系统之外,是有空间产生一个新的系统和生态的,即既不像苹果那样与手机厂商互斥,又不像安卓那样需要二次开发、用户体验不一致。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方向。我们看准了这个方向,就会不断走下去。”王坚表示。
另外,在王坚看来,阿里云做的是操作系统,而市面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在进行安卓的深度定制,都只是ROM,因此,阿里云与同时做硬件、MIUI的小米、奇虎360等有极大区别。
“做ROM将硬件厂商和软件拆开了,而我们则希望硬件厂商给予我们更好的配合,有更好的体验。同时,只有从系统的最底层做起,才能彻底保证手机的安全性。另外,谷歌的安卓系统的GMS(GoogleMobile Service,即谷歌移动服务)是不开源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王坚再度强调,阿里云OS不是ROM,而是一个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