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在架构调整之后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就是,搜索将来将如何发展?原有的搜索业务被一分为二,搜索核心技术部门将与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整合,而与商务有关的搜索营销部、搜索拓展部、搜索广告平台部划归移动互联网事业群。
腾讯高级副总裁、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群主”刘成敏最近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搜索将成为承载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化尝试的平台性武器。他组织了一场将耗时两个月的“效果营销中国行”,在京、沪、穗、深和一线省会等 19 个城市中,对本事业群的新产品“效果推广”进行路演。而在这一商业化产品中,腾讯搜搜成为技术与产品的核心。
在7月18日这一活动于北京启动时,刘成敏曾与媒体就此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介绍腾讯对无线互联网商业前景的认知。有趣的是,他的观点与百度李彦宏在一个多月前发表的“移动互联网七论”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准确表达原意,我们这里尽量用刘成敏的原话,来勾勒腾讯对无线互联网商业前景的看法。
手机屏幕小?那就做小的事
在李彦宏的移动互联网七论中,关于移动广告的论断是“屏幕小,碎片时间多”,所以商业价值小于PC互联网。所以当记者别有用心地把这个问题抛给刘成敏时,他也很配合地发表了不同见解。
刘成敏:屏幕小就做点儿屏幕小的事,屏幕大做点儿屏幕大的事。当你在机场下飞机回头一看,所有人走路都在低头看手机。机场的广告牌是很大,大有什么用呢,你去看吗?你在看手机,下飞机第一件事看邮件,第二件事看短信,不是说大才能做广告。手机屏幕虽小,但大家都在看。
而且我们认为小也是优点,因为小了以后你更集中。所以要谈缺点的话,只能说是相对于某一类东西的缺点,比如我做一个很绚的视频用手机表现出来,网络环境差肯定是个缺点。如果不是在 WIFI环境下,你说你在汽车上,在高速公路上放视频,那确实不适合。
但是最重要的,屏幕再小,你的眼睛和时间在这里,你的时间分配在这里。昨天我看了一个统计数据,说有智能手机的人平均 6 分钟就要看一次智能手机。我相信你们也是这样的,你老是觉得看看手机上来没来短信?或者微博上有没有一些消息更新,微信也没有消息,QQ 上有没有消息。所以我倒觉得屏幕不是个很大的问题。
我觉得移动互联网年代广告可能价值更大,或者空间更大。因为在PC互联网年代,你搜到的东西好多都是网页,网页上也可能留个企业电话或什么。但今天移动年代更加先进了,你搜到的东西就是个微博,都没有网页,对一个餐馆来讲,网站都不用开,维护微博就行了。开网站还要架设服务器,还要把服务器托管到别的地方;开微博多简单,所以理论上移动互联网来了以后,企业营销的门槛更低。受益企业的量范围更广。
比如你去理发,最烦的是理发师给你推荐买会员卡,但是啥时候不烦?你们家门口理发店向你推荐不会烦,因为你经常来。之所以烦,原因可能这个店就来一、两次,没必要买 2000 块钱用这个卡把你绑死。美发店、医院要做营销,可能就 300 米之内的人有效,500 米之内的有价值。
有的店员很聪明,先问你住哪儿,很聪明住哪儿,你说挺远,他就不骚扰你了。而将来这些智能化的工作都可以用手机去解决的。因为无线营销大部分都是为生活服务。
从女装销售中体验到移动营销威力
李彦宏曾经说过,互联网从业者对同样的问题,过了两年就要再问自己一次。刘成敏在两年前对移动互联网也还没有这么乐观。
当时他曾表示,移动互联网还是处于一个缓慢增长期。它是一个蓄势过程。用户不可能一夜之间成熟起来,或者用户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终端上参差不齐的平台也不可能马上发生质的改变;网络也不能突然一夜之间给你建完备,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平滑的跑。也不可能像日本运营商那样马上给出一套成熟完备的计费环境。所以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春天到来还有待时日,短期内很难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
而在这两年中,促使他观点发生变化的,首先是安卓平台的迅速崛起。“一台安卓的成本才要 300 块!”他感叹。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爆发奠定了硬件基础。而他本人对移动互联网的深度使用,使他发现了这一领域的商机。
刘成敏:我个人的生活体会就是这样的,我现在干什么事,都是在手机上微博上,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在搜索上去找我想要的客户或者用户,或者同好的人。比如说我想开个品酒会,我就会在网上能找到能参加品酒会的人,因为我也想拓展我的社交圈,不想找熟人。
通过什么找呢?用微博找很容易,在微博里搜。你标签写上北京、红酒爱好者,出来一堆人,就可以私信给他,看他写的东西是不是符合你的理念,是不是你想要的人,那就可以。
我这两天在关注一个人,叫跟姐学搭配,那个微博写得很好,那女孩子老是自拍,搭配衣服什么,确实很漂亮。然后后面都有一个广告。我不知道她是开淘宝的还是干什么的,我不管她,但是这种营销效果太好了。你看那个迷你照片也不可能不打开,你一打开看顺便看了广告,也不觉得烦,还是一种很愉悦的感觉,所以我就觉得确实这个有效果,很好,又成本低,又很简单,应该宣传的都宣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