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其它 >> 浏览文章

中国概念股公司博弈私有化 估值回归应对资本偏见

2012-8-25 6:29:22陈方 【字体:

    几年前,海外上市还是很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几年后的今天,一股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却悄然出现。

    有报道称,2011年,共有22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者完成私有化退市。今年初以来,又有12只中概股宣布了私有化方案。

    中概股缘何会走上私有化的道路?

    分析指出,在部分中概股财务造假、做空机构推波助澜、VIE风险凸显等因素的影响下,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群体产生了不信任感,再加上资本市场本身的不景气,中概股表现欠佳,股价处于被低估状态,难以获得持续融资。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私有化退市。

    面对美国资本市场的非理性对待,私有化未必不是一条好出路。然而,选择私有化退市并不意味着中概股公司放弃资本市场。不可否认,资本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好渠道,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轻言放弃。私有化只是权宜之计,此时的退出或许是为了寻找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市场,比如港股或者是A股。

    当中概股开始博弈私有化,它所蕴含的投资机遇逐渐显现并立即吸引了投资者们的目光。

    私有化浪潮初现

    从中概股聚众上市到私有化退市浪潮兴起,中间只隔了短短两年的时间。

    据了解,2010年,共有43家中国企业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创下历史新高。2011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开始降温,全年仅11家企业上市,也正是这一年,22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宣布或者完成私有化退市。

    今年成功登陆美国市场的只有唯品会一家企业,而根据投中集团数据,今年以来共有12家在美国市场中的中概股宣布私有化方案,分众传媒即是其中一家。

    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中国数字化媒体集团分众传媒(FMCN)日前宣布,其董事会收到一份由多家机构提出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要约总金额达35亿美元。

    至此,分众也踏上了私有化的路程,而它绝不会是美国市场上最后一家私有化的公司。

    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冯坡认为,对于近期的中概股私有化风潮,分众传媒无疑将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并将激励更多企业退市,预计未来私有化的中概股仍将以小盘股及传统行业企业为主。

    由著名互联网分析师赵春明创立的八六证券研究8月初发布报告指出,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下,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概股处于保护股东利益的考虑进行私有化,尤其是那些现金流好,估值水平低的公司。

    傲慢与偏见

    在部分企业财务造假、做空机构推波助澜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资本市场对中概股整体存在不信任感,很多公司被误伤,股价处于被低估状态。中概股在资本市场的傲慢与偏见中进退两难,最初的“美国造富梦”破灭。面对资本市场的非理性对待,中国企业开始趋于成熟、理智,私有化退市成为中概股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随着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的上市成功,2000年成为了“中概股”元年。此后众多企业纷纷怀着美好的“美国造福梦”开始了自己的上市历程。其中,有一些企业为了成功上市不惜走上了造假的道路,这为中概股日后在美国资本市场遭遇信任危机埋下了隐患,也成为了日后中概股私有化的诱因之一。

    不可否认,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确实经历过繁荣盛世,然而盛世的背后一直潜藏着危机,做空机构开启了中概股在资本市场的噩梦。

    2011年开始,数十家中概股频频遭受做空机构攻击,骇人的是,每一道攻击都切中要害,突然间中概股陷入停牌和被勒令退市的恐惧中,这其中不乏被做空机构误杀的中概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被做空机构猎杀的中概股老板满怀悲情地说:“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我也没有卖过一手股票因为不懂,也没有人帮我参考。所以很多人说我们拉高股价实现高位融资,这让我感到很委屈。我们是资本市场上无知的羔羊,被空头们盯上的羔羊。”

    在做空机构的质疑下,数十家中概股各怀心事、满腹辛酸地被迫离开了美国资本市场,华尔街不相信眼泪,它们在华尔街的故事就此终结。随着它们的背影一同远离的还有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整体的信任感。

    “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过去10年里积累起来的市场信誉,也许在最近3个月里土崩瓦解。”外媒这样评价中国在美上市公司。

    市场信誉的崩塌使得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集体遇冷,很多公司股价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在股价持续低迷的压力下,中概股公司开始重新评估上市成本、监管负担等,在一系列的评估之后,这些企业发现继续耗在美国资本市场已是得不偿失。不如借助私有化躲开资本市场灼人的目光,专心把企业做好,为寻求新的更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做准备。于是,一 股中概股私有化风潮悄然兴起。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指出,股价持续低迷,低于价值,那么再融资的话,事实上是亏的,也就是说上市已经失去了持续融资平台的功能,且要支付大量费用和接受严格监管,不如在股价较低的时候,低价回购,进行私有化退市。

    下一站:A股?港股?

    退市不是目的,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企业必然不会轻易放弃作为直接融资平台的资本市场,中概股私有化的下一步是寻求更加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实现价值回归。然而,这一回归之路并没有清晰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其前景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一切都有待尝试和证明。

    A股和港股哪一个更适合自己,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是否适合进行再上市融资,融资的前景如何,在美国资本市场被低估的价值能否顺利回归,所有这些都有待探索。

    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浪潮的兴起引发了业内对退市的中国企业应选择A股还是港股的讨论。

    浑水公司创始人卡森·布洛克认为,中国香港是更适合中国企业的市场,部分原因是投资者的信心依然存在。

    也有评论指出,回归A股应是上佳选择之一,因为相较于严格的审批机制、可能涉及公司股权架构、甚至减持股份时的税收等系列难题,能够体现行业地位、反映公司基本面、让公司发挥“协同效应”的股价更重要。

    深创投集团上海浙江大区总经理尹於舜则表示,市场主要在国内的企业,回A股上市,比在H股有利于提高知名度。而一些规模非常大、未来想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则更适合H股上市。

    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说,目前恐怕还难以在A股和港股之间做出选择。

    据了解,受累于中国股市新增资金减少,经济超预期可能性不大,以及未来宏观政策不确定等问题的影响,内地A股持续低迷,国内上市企业的估值也普遍下降,在此背景下,企业能否通过谋求A股上市实现自身估值的回归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而港股市场也很难保证能满足企业寻求估值回归的诉求。纳亚洲董事总经理龚挺指出,从目前看,香港市场的市盈率并不比美国好多少,香港投资人很难给出高于该公司在美国退市时的市盈率。此外,虽然港股入市程序简单,条件相对宽松,然而在入市之后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管,这对部分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或许,正是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目前企业更多的处在观望市场的状态中,在观望中权衡利弊、等待时机的到来。

    投资机遇隐现

    当中概股博弈私有化的号角吹响,投资者立即嗅出了里面蕴含的投资机会,兴奋地携带着资本从四面八方奔向这一战场。

    中概股私有化的投资机会主要来源于收购方邀约价格相比市价的溢价以及退市后再上市时所带来的估值回归。

    首先,中概股私有化退市,从上市公司变成私有公司,收购方邀约价格通常相比市价有一个较大的溢价,中概股的私有化隐含着一定的投资机会。

    雪球财经分析员申文风指出,中概股私有化的投资机会从大的方面讲有两种:第一种是预期投资,也就是通过对公司估值、股权结构、创始人及管理层等方面分析,发现哪些中概股公司可能私有化,提前布局,等待潜在的私有化邀约。 第二种投资机会是在公司宣布收到私有化邀约后,私有化价格通常较股票交易价格有一个溢价,也就是进行中的私有化投资,承担私有化进程的不确定性,获得溢价,风险主要是私有化终止。

    其次,私有化不是终点,为了实现估值的回归,企业退市后很可能会转而在其他资本市场谋求再上市。这对投资者来说是另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投资机会。

    分析认为,由于企业是在市值较低时退市,便于PE以较低成本介入。如果被回购股份的中概股,再回A股上市,一退一上的过程中,估值差就成了该“转市”行为的利润,PE从而可以获得丰厚回报。此次分众传媒私有化退市,国内知名PE机构均以联合出资方成员的名义参与其中。

    不过,也有投资机构对此并不买账。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水龙就表示不愿蹚中概股私有化退市这趟浑水。他认为私有化退市过程中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太高。而且私有化退市运作目前尚不成熟,退市之后能否再次成功上市也很难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