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创投待成长
《投资与合作》:作为最早进入创投界的亲历者,你怎样看待国内创业投资与国外成熟创业投资的差距?在你看来,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广新:这种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制度、环境、人才、产业、产业链等。从短期看,国内目前退出渠道比国外好一些,中国一年有300多家上市公司,约占全球当年新上市公司数量的50%以上。远高于其他国家,对于创投而言,退出渠道自然比较好,虽然现在越来越难。
其实,这些年,中国创投机构进步很大,特别是外资进来后,不论是理念还是人才都有进步,但整体氛围坏境仍然与国外有一定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外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一样,
参与主体也不一样,市场准入、行业管制以及审批流程和退出的便利性都相对不够开放;二是从经济发展阶段看,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先进性、经营理念、合作合伙人文化仍然与成熟市场差距较大。
《投资与合作》:相比国外成熟市场,中国创业投资市场难免显得“投机”,在你的心中怎样界定创业投资的含义?
李广新:官方定义创业投资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回报,其投资对象是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企业,甚至是仅仅处在构思之中的企业。一般情况下,创业投资往往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主要投资对象。
我个人认为,创业投资就应该这样,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发展不成熟,大家实践起来就有差别。从投资角度看,3年可以有2-3倍以上回报的Pre-IPO项目,当然要投!按目前投资回归理性的态势,5年以后,大家都会做自己专长的事。那时就是真正的创业投资了。但现在大家理念不一样,做法不一样。不过,我们的团队一直在这样做。
《投资与合作》:目前,国内创投公司乐于扎堆pre-ipo项目,但现在IPO市场并不乐观,截至本月19日,IPO新政后上市的24只个股13只首日破发。根据公布的数据,国内投资二级市场上持有超过1000万市值的账户,一年内减少了1万多户。有评论家分析,这些聪明的资金,绝大部分留到了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去了。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李广新:按照这位评论家所言,市场上应该有1000亿-2000亿资金流动到创投和私募股权领域。但行业内的估计数字,比这个数值还大。三年前,深圳一位同行讲,创业板推出后,会有3年的“资本市场红利“窗口,给2007年-2010年进入的投资者带来良好回报。当Pre-IPO的盈利模式被一般投资者认为可以盈利时,实际上已不太可能盈利了。靠IPO退出这个独木桥的方式风险确实很大,在我看来,这些扎堆Pre-IPO项目的公司就不能称之为创投公司。
我希望拥有财富的人走到真正的创投领域,我也提醒想要进入创投领域的人,首先要对市场有清楚的认识,深入了解行业特性,不盲目投入;其次,明确价值投资理念,做好长期作战准备,不能急功近利;第三,要具备创业投资家的专业技能素养,在选择好项目团队的同时,将创投家作用最大化。
《投资与合作》:据我所知,德丰杰龙脉很强调投资早期项目,你认为应该如何界定早期投资项目?早期投资项目应该怎样控制风险?
李广新:在国内,早期项目是指公司规模在3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人民币以下,在我们所投资的早期项目中,有些公司甚至还没有成立。现在国内的创投为了适应中国环境把早期项目的定义放大,在国外,这些属于成长期项目。控制风险换个角度讲就是尽可能降低风险,创投没法控制风险,只能少犯错误。
《投资与合作》:目前,新三板扩容的脚步声似乎越来越近,你认为会给创业投资带来好的退出渠道吗?
李广新:我认为新三板可能会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退出渠道。新三板将会使公司股权挂牌交易,成为一个市场行为。这样只要公司发展前景好,管理诚信、有效,就会有创投青睐;证券基金可以投资非上市公众公司,给新三板带来富有经验的专业投资者,也将使这一市场充满活力;三板的交易成本、效率会很高。这也是美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会积极关注、推介所投资的公司,参与三板发行。
《投资与合作》:由于中国目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不完善,你对目前国内创投行业现状有何看法,对其发展有何建议?
李广新:目前国内创投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我特别希望国内创投机构能够采用一些国外创投的成熟经验,不要以国外创投到国内水土不服为理由而摒弃。事实上,中外创投合作起来,可以充分合理地配置资源,促进投资项目成功。
由于国内创业投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激励机制尚需完善,因此,在产业规律把握、技术和产品评估、国际市场开拓和退出机制等方面还处于探索和发展中,如果能够与外资创投合作,共同募集或局部整合管理创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上充分利用国外成熟创业投资手段,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进行投资,那么,才能够通过国内上市、海外上市、国际兼并等手段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
《投资与合作》:以你20年的创业投资经验来看,现在国内创业投资行业最缺乏的是什么?
李广新:最缺乏的可能还是人才。当今高素质创业投资管理人才决定着创投机构投资的成败。想要驾驭创业投资,必须有高素质管理人才,目前市场急缺三种人才:创业资本运作主导型人才,创业投资高级管理人才首先应该是投资和融资才能兼备的资本运营家;输出企业管理主导型人才,对所投资企业输出管理是创业投资高级管理人才实现资本增值的基本手段和职责,也是创业投资有别于其他投资形式的一个显著特征;财务分析评价主导型人才,创业投资所涉及的金融资本巨大来源往往多元化,资金的流量和变动率一般都很大,必须借助于财务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及其综合指标体系,进行投资判断和投资诊断,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投资收益最大化。
创投路漫前途光明
《投资与合作》:德丰杰龙脉长期投资的等待价值在哪里?什么样的创投才算成功?
李广新:不是我强调价值投资,而是创业投资就应该这样,就是要经得起长期等待。一家企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就需要这么长时间,这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曾对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做过统计,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从成立到上市需要9-11年,这还是运气不错的。即便是百度这种发展很顺利的企业,从1999年筹备到2005年上市,也经历了6年。创业投资就是需要7年-10年。
至于什么样的创投才算成功,应该从两个方面考量,第一,你帮投资者赚到钱;第二,你为社会做出贡献,即所投项目带动了行业发展,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投资与合作》:在国内市场投资这么多年,你有什么困惑?
李广新:这两年,外资基金在中国投资收益不好,国内创投成长很快。对于外资创投很多人不认可,基金管理时间长达7年,有资产的人不愿意投资,不愿意等待。我希望中国更多的财富拥有者,能够看到创业投资的价值。对于国内一些有钱人的投资方式,我觉得很可惜,他们把钱交给了没有成熟经验的机构,这是在交学费。
《投资与合作》:你在投资过程中,怎样寻找合适的目标伙伴?最看重哪些特点或模式?你和团队怎样进行市场调研?
李广新:我和团队寻找目标伙伴的主要方式就是现场调研。在考察项目时,首先关注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项目公司生产的产品有良好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对项目公司有需求。从行业发展看产品市场需求,创业投资关注所投企业的高成长性。企业未来市场的成功的创业投资家应该能在审查项目时,有意识地避免和克服自己对某些特定技术和行业的偏爱大小和行业发展速度,基本决定了企业能够发挥的潜力和成长空间。
至于商业模式,我们会尽量选择高成长、并能对一个行业未来发展起到带动作用的项目。
《投资与合作》:时至今日,有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外资创投发展?你希望管理层能给创投哪些方面的支持或关注?
李广新:募资环境、经营成本、税收抵扣等政策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投资外资基金方面,现存主要问题之一是双重征税和清算、结算问题。因为一方用人民币,一方用美元。在募集人民币资金方面,国内除政府引导基金外,缺乏成熟的LP,因此很难募集到较长期的投资资金。
最近讨论的合伙制企业税收问题,会对创投产生很大影响。我希望把做创投的机构不要列入这个范围之内,一定要给做创投的机构和投资人一个豁免权。在美国,创业投资被看做是保持美国经济活力、创造就业的关键之一,在监管、税收等方面都予以支持。中国目前处在建设创新型经济的重要转型时期,因此,对创业投资的支持并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投资与合作》:你是一个成功的创业投资家吗?你怎样界定这个概念?
李广新:我对自己是否是成功的投资家并不在意,我更愿意说自己是创业投资的践行者,因为这么多年我在践行创业投资理念。
在我看来,成功的创业投资家应该能在审查项目时,有意识地避免和克服自己对某些特定技术和行业的偏爱,因为这种偏爱很可能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善于管理人,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又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必须充当战略策划和市场开拓的角色;在投资变现问题上,创业投资家要有足够的耐心与韧性,为企业策划合适的上市时间,考虑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和企业所在行业的商业周期。
《投资与合作》:你想过离开创投行业吗?
李广新:我喜欢新鲜事物,不喜欢呆板做事,创投行业刚好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可以接触新鲜事物、与优秀的人打交道。但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能看到或亲历人性中的尔虞我诈。人生总是矛盾的,即便如此我也没有想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