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该把钱投往何处去?在众多中小企业遭遇资金饥渴之际,不少上市公司却正苦于为“闲钱”找新出路:除了众所周知的“炒矿”、“炒房”等,据本报记者调查归纳,放贷和购买理财产品以
15亿元豪赌股权投资基金 6月逾8家上市公司涉足PE 有专业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入股PE将会挤占其用于主营业务发展的资金,一旦投资失败,可能会拖累业绩
“最近上市公司入股PE动作更加密集,涉及金额越来越大,但是中国PE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目前行业大洗牌正在悄然发生,过热迹象已经显现,是该冷静的时候了。”一位在基金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表示。
尽管如此,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企业家们依旧将大笔资金砸向PE行业。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6月份单月,沪深两市有超过8家上市公司涉足PE,试图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开拓公司多元化业态,更重要的是,期待借此发掘行业并购机会,为公司带来大幅利润。
对此,上述资深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大笔资金入股PE,可能会挤占上市公司资金,从而使公司缩减主营业务的投资。如此一来,主业空心化则值得警惕。
上市公司密集涉足PE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6月份单月,沪深两市有8家上市公司涉足PE,涉及投资金额不等,总计超过15亿元。其中多数上市公司涉足PE投资额超过1.5亿元,甚至最小的一笔也在5000万元左右,最大的一笔则达5亿元。
其中,这些涉足PE的上市公司分别为金风科技 、鹿港科技 、宏图高科 、风范股份 、雪迪龙 、三维通信 ,国际实业以及海南海药 .
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者翻阅上述上市公司公告发现,这些涉足PE的企业各有用意。金风科技21日晚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拟出资5亿元,投资骥达(上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骥达基金总规模为50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开发、收购在建、已营运的以风力发电项目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行业投资项目,并称不投资上市公司股权。
金风科技还表示,通过投资骥达基金,可为北京天润项目投资与开发培育市场化的退出渠道及新的合作伙伴,并获取基金投资收益,拓展新的、稳定的利润来源。
风范股份则拟以自有资金5亿元参与设立上海瑞力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希望借此发掘行业并购机会,分享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成果,拓展业务领域,增加利润来源。
“侧重虽有所不同,但其实都是为了高额利润,这些上市公司明显看中了PE盈利高的特点。”上述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
或将拖累业绩
事实上,2011年以来,中国PE行业一直很热,其盈利点可能在于在于并购,但更多的在于投资,尤其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
对此,上述资深专业人士向记者直言,上市公司涉足PE一般是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现金财务回报和业务战略性发展,但同时很可能挤占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投资资金,一旦PE机构投资项目失败,对其公司业绩影响非常不利。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对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PE机构来说,风险性可能更大一些。结合目前形势来看,大量的被投企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实现最终上市,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不能上市的比例最终一般不会低于60%,这样PE成了一个表面繁荣的彩色泡泡。此外,如果一些PE机构不是靠投资眼光逐渐成长,最终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的话,其后市发展隐忧重重。尤其一些偏好突击入股的PE,即使突击成功,也只是搭了企业上市的顺风车,这样的PE持续发展的后劲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股权投资基金依然持续升温,企业、企业家、上市公司,甚至是个人依旧拿出大笔资金成立PE机构,那么这些钱到底流入了哪些领域?
“每个PE都是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看他们的专业背景。比如一个主营电子商务的上市公司设立的PE,可能就将钱投资电子商务领域。而上市房地产企业设立的PE,主要则投向地产业务,但大多数的房产基金都是信托型的PE,几乎专门负责为开发商融资。”上述资深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
事实上,上市房企涉足PE已不算新鲜,此前中弘地产等中小房企也有涉足PE的大动作。
对此,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陈雪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于房企来讲,其募集到资金后需要有较高的评估水准,能够准确评估投资对象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趋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PE投资的流动性较差,房企投资后其资金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撤出或者流转,因此对房企现金流的把控能力要求较高。
鉴于以上原因,有关专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考核标准上要判断的不是基金的获利多少,而是其有多少比例投给了处于发展阶段早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