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下跌之后,本周A股一上来就以百股跌停重创投资者。与此同时,停发新股的呼声再度响起。在一些知名市场人士呐喊之下,许多股民也加入呼吁。
停发新股,短期确实可以刺激股市
对股民而言,停发新股于事无补。炒股不是一次性博弈,有几个股民会在一波上涨行情之后从此永远离开股市呢?之所以有这种情绪,还是因为没有把股市当作投资场所而是当作赌场,不去关注宏观经济和行业公司的基本面,只在乎股价的短期波动。
停发新股,看似可以短暂改变二级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利买方。但对于关注价值的投资者来说,有着持续新鲜品种供应,才是正常市场,才真正对投资者有利。
企业都有生命周期,何况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大量老旧企业理应退出历史舞台,代表新经济方向、新商业模式的新型企业,迫切需要资本支持以发展壮大。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正是在这样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得以实现。
当前股市走熊,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低迷超过预期。如果说去年的宏观经济主题是“猜通胀顶”的话,今年则是“猜经济底”。每个月公布的经济数据,都比预期要低,以至于市场开始一路下调对经济形势的预期。而由于经历了上一轮“4万亿”的过度刺激,当前政府不再会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力度来拉动经济。股市走势低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与此对应,当前股市的估值体系正处于切换阶段,市场整体的投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低估值的蓝筹,不少是代表传统经济模式的老大国企,没有大的增长空间;成长型小盘股,整体估值又并不低。
普通投资者受情绪主导,呼吁停发新股可以理解,一些专家学者屡屡呼吁行政化的管制手段,而非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于理不通。
新股圈钱,问题在于估值。如果认为估值过高,不买即可。大家都不买,新股就发不出去。如果估值很低,等于有便宜可占,为何要抵制新股?现在新股仍能成功发行,说明有人认可这个价格。
至于有人称,A股325点、998点、1664点历史大底的形成,都是伴随着IPO暂停。这属于一种逻辑混淆。实际上是由于底部已经形成,投资者情绪也到达极致,舆论压力下,监管部门采取了停发新股的措施。而非由于停发新股,而形成了底部。
对投资者而言,可悲的不是亏了钱,而是找错了亏钱的原因。对专家学者而言,可悲的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为了迎合流行的情绪而不讲道理。停发新股之“救市论”,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