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之后,信贷资产证券化闸门再度开启。
9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通过中信信托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101.66亿元的“2012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
这是央行今年重启资产证券化后的首单,也是2005年首次开始资产证券化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单。资产池向长期、稳定贷款倾斜,投资回报向高区间倾斜,华丽的52家承销阵容,再加上8.98亿元次级档资产垫底增信,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国开行都为打响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的头炮而卯足了劲儿。
尽管市场参与各方都颇为低调,产品架构的设置也略显保守,但以国开行为代表的新一轮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启动,其重要意义不容忽视。而此前两轮尝试,更多在于制度的引入,是自上而下的尝试。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步步为营的资产证券化之路,惠及行业尚待时日。据了解,此次70%以上的入池贷款都被矿业能源、铁路、运输、公共事业行业占据,房屋建筑业贷款入池占比不足1%。
不过,资产证券化本身却能激活地产金融的创新。此前,中国银监会官员屡屡提及,政府应该在投资方式上加以引导,通过发展住房贷款证券化和房地产信托基金等手段,把房地产投资由一种具体的、实体的投资,变成一种可分割的、抽象的投资。
“长远看,这是一个方向。房地产调控进入深水区需要有稳定的房地产金融政策,更要构建有效的资金细分平台,充分借助证券化技术等对房地产金融进行改革。此次证券化重启就是曙光。”一位资深人士指出。
保首单下足本钱
自从今年5月份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手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关于国开行筹备相关业务的消息就开始在小范围内传递。
“除了信贷资产性质更多地集中在监管层引导的范畴之内,首单很大概率上还是会从既有经验者中选择,国开行此前发行过3次证券化产品,目前也都成功兑付。”一位国开行内部人士承认,国开行确实在前期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
“今年比去年的债市行情要好,但是资金面始终不是很宽松,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又低,不做解决方案的话,认购的积极性肯定要受影响。”该人士说。
信托型的交易结构成为了“2012开元一期”的第一层护航保障,在国开行自己看来,这也是其既往经验中的优势积累。
与此前的证券化产品结构相似,国开行作为发起机构,以打包的信贷资产作为信托财产委托给中信信托,后者据此设立一个专项信托,向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销售,再用来购买资产池。发行说明书显示,该次债券划分为优先A档、优先B档、次级档,分别为80.68亿元、12亿元、8.9844亿元。
“就跟结构性信托一样,次级为定向,用于给前面的优先级增信。收益、本金的支付顺序也是先优先后次级。”上述国开行人士称,8.9844亿元将大大增加认购者投资的安全边际。
而在进入资产池的筛选上,尽管信贷资产涉及多达16个行业,但从说明书显示的具体信息来看,行业占比却有明显的倾斜。“一方面,这几大主要行业,现金流回款保障还是不错的,相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等,对于投资者是比较优质、匹配的入池资产。另一方面,政策层多次提及要在此前大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的经验基础上,扩大入池资产的范围。从监管层下通知,允许合规的地方平台贷款进入证券化基础资产池,大家就已经明白,政策已经打开了一个缓释平台贷款风险新渠道。这几个行业有很多地方会与地方平台债务产生重叠。”一位中国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如此解读。
不过这在部分人士看来,并不算坏事。“对比央行倡导的中小企业贷款、安居贷款、文化产业贷款等其他入池行业,国开行所侧重的这些行业都是周期性强、现金流回款相对稳定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平台项目等,对于认购反而是一种吸引。”前述中行金融市场人士称。
国开行人士也强调,“资产池的储备项目是由各分行提交的,包括借款人、借款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担保率以及风险等基本情况,然后再由总行完成总的审核与风险边界判断。所有项目都建立在内部严格的信用评级系统之上,均为正常类贷款,入池资产加权平均信用等级为AA。”
即便如此,为了增加债券吸引力,国开行最终仍是选择了高区间利率发行,优先A-1档4.10%、A-2档4.40%、A-3档4.53%、A-4档4.70%,优先B档5.68%。几乎每个分档的利率选的都是申购区间的上限,而且与同期的中期票据等定价估值相比,也同样存在溢价。
“再加上承销团阵容、承销费用,应该说国开行为此次重启开了个好头,也下了本钱。”前述中行人士说道。消息显示,交行、工行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正在筹备之中。
改善信贷资产流动性
“2012开元一期”的顺利发行,给此次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博取了一个“开门红”的好彩头。
“当前的银行一边是数千亿的资金缺口,一边是地方平台、大企业贷款畸大,中小企业失哺的放贷不均,长短期信贷结构失衡,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其市场需求,这也是那些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银信合作理财火爆的原因。堵不如疏,不如规范。”前述中行人士认为,在严格控制证券化风险的同时,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加速也是势在必行。
而这点已在政策层面有所体现。据中行人士透露,此番重启,监管层已经确定了试点机构扩大、证券化范围扩容的双线发展思路。
“刚刚有一批老资格的信托公司获批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申请,并且证监会也一直在拓展交易所债市。”中金证券债券分析人士认为,不同监管机构的共同推进,最终受益的还是市场,“一旦将来试点继续扩大,实现信贷资产流动性的改善也就变得可以期待。”
“这样的话,银行也才有积极性。要不然跟此前完成兑付的证券化产品一样,流动性太差,基本都是几家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把信贷资产左手倒右手,风险无法释放,社保资金等国外常见的成熟机构投资者也很难参与。”
中行人士进一步表示,除了要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之外,当前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也对基准的市场利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控制风险,就不能刚性兑付,就要允许垃圾债出现,用市场化、成本化的手来进行优化。”
“从监管层年度资产化规模500亿元的设定看,一段时间内,监管层对潜在的风险依然比较谨慎,规模不会急速扩张,对未来信贷投放的影响也就有限。”前述中行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