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获国务院批复实行先行先试的政策,从7月初至今已百日,曾经的公募基金“一哥”王亚伟在前海复出,前海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两则消息,让前海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金融政策年内落地
“年底前,主要的金融政策应该都能落地。”王锦侠说。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金融方面将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积极研究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支持在前海注册、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范围内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支持前海开发建设。支持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
王锦侠透露,在前海注册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方案,以及前海股权母基金的方案都已经相对稳定、成熟。相关方案均需要相关部委批准后才可实施,深港两地跨境贷款的暂行办法需要经过央行批准后开始实施,而备受关注的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也将在政策发布后开始甄选投资管理人。
已有119家企业入区
王亚伟的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日前入驻前海,在基金业内引起轰动,但在前海管理局看来,这仅是获批入住前海的上百家企业之一。
此前,市场人士猜测,王亚伟此番入驻前海,看重的或许是前海的税收优惠政策。据前海管理局权威人士介绍,企业进前海需过“三道关”:第一关是入区,即进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企业应在产业方向上符合要求,还要在企业品质和项目品质方面符合要求;第二是企业是否能享受前海税收优惠的政策关,即根据国务院批复,需符合产业准入目录及优惠目录的企业才能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三关则是用地关。
前海管理局相关人士指出:虽不好猜测真正动机是什么,但王亚伟蛰伏5个月以后选择前海,肯定不只是考虑税收的问题。王锦侠认为,来前海注册的企业主要是看好前海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区域这个平台,对于许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而言,前海是一个最好的发展平台。他还透露,截至目前,以有119家企业获批入驻前海,完成注册的有60家。前海产业准入目录和前海产业优惠目录则还在推进之中。
年内将有土地出让
土地,这个前海最奢侈的资源,也将在年内启动颇为严格的“出让”程序。
天津滨海新区2200平方公里、上海浦东新区1200平方公里、广州南沙新区800多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106平方公里……正如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所言,15平方公里的深圳前海可谓“弹丸之地”,而对有意在前海发展的企业来说,前海则是“寸土寸金”。
去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将草案中存在的“转让”这一土地利用方式隐去。该条例还新增规定:“确需采用出让方式利用土地的,应当符合市政府规定的条件,经市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示。出让的具体条件由市政府另行制定。”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表示,为避免滥用,要严格控制土地转让。
上月,前海管理局副局长周子友透露,前海年底前将启动一部分土地转让。今年7月,前海正式确定将构建“三区两带”格局,初步划定22个开发单元。
王锦侠对记者表示,按照规划,前海今年原则上将至少拿出22个单元中的5个单元,推进前海都市综合体的建设。前海的开发模式、开发主体已经逐渐成熟,年底前将有土地能够出让。
至于土地出让的对象,王锦侠透露,既有已入区的企业,也有未来将在前海设立总部的企业。“我们在用地方面的态度是既审慎,又积极。”他说。
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媒体近日披露,前海已在7月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3年内将获中央财政15亿元的资金支持。王锦侠说,首先,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对于前海来讲,重要的不是要钱,重要的是通过试验,进而转成示范,把试验作用转化成示范作用,促发新的服务产业、新的业态、新的领域、新的平台,推动服务业的高端发展、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
事实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并非首次在前海实行,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就下发《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37个地区成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王锦侠表示,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领服务业创新发展,对于前海来讲,将用好用活这笔钱,引导企业搭建服务业发展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重大产业平台,来支撑构件现代服务经济的产业体系,力争在“十二五 ”期间建立一个空间集约、要素积聚、创业集群、人才集中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为国家探索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