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审查”的拟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IPO)队伍中是一个沉默却不容忽视的群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终止审查的拟上市公司达到了39家,将这个群体加入考量之后
具体来看,上半年有15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27家未通过,5家被取消审核,1家暂缓表决,39家企业终止审查。如不考虑终止审查的情况,则今年上半年的IPO通过率为82%。在这39家终止审查企业中,11家申请在主板(含中小板)上市,28家申请在创业板上市。
“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是白审的。”在上月举行的今年第二次保代培训上,曾有监管层人士这样指出。根据这次培训上披露的数据,从2006年到2011年,IPO审核的实际过会率分别为56%、66%、63%、65%、76%、63%,平均实际审核通过率为67%。这6年中,共有1051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获批,231家被否决,292家企业撤回(也即终止审查)。换句话说,在过去6年,终止审查的企业数量超过被否决的企业。
记者获悉,终止审查一般需企业与保荐机构协商一致,分别出具申请递交到证监会,而申请终止审查的原因则可能有多种情况。监管层人士在保代培训上曾这样指出:“企业撤回,多数是因为业绩大幅下滑,也有部分是无法回答在反馈意见中提出的质疑。说明保荐机构在第一次把关时不够严格,博弈和闯关心理严重,导致大家无效劳动非常多。”
据了解,在今年2月1日证监会开始披露在审企业名单之前,公众无太多机会了解到这些预披露之前即撤回材料终止审查的企业与上市擦肩而过的故事。从2月1日预披露新政之后终止审查的30家企业来看,在终止审查的前一周,其中有20家企业处于落实反馈意见阶段,有5家企业处于预披露招股书阶段,有5家企业处于中止审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