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近3000个县级行政区划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人为本大背景下的重要课题。
近日,“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多位专家在会上表示,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模式是完善城镇化机制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称,怎么提高居住在农村的7亿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怎么增加他们的收入,是中国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关键。
而在他看来,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对产业和就业的承载能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亟待解决的问题
截至2010年底,我国约有县级行政区划2856个,全国县域国土面积89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县域人口约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1%。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占全国GDP的50%左右,全国县域经济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全国的50%。
由此不难看出,县域涵盖着城镇与乡村,还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接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不仅如此,从城镇化推进的不断深化来看,县域不仅是中国经济脉络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县”作为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在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结构调整中占据着“要塞”的关键地位。
但与其重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目前我国县域经济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截至2012年,尽管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2.57%,县级行政区划数量众多,但在县域内的城镇实质上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差、综合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许多城镇的县域经济到目前为止还是以分散经营的农业或农产品粗加工为主导产业,许多城镇缺乏优势产业的支撑,综合经济实力薄弱。
有专家提出,目前超过两亿的外出农民工,在县级城市居住就业的只有20%左右,说明县域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和集聚人口的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固安样本
郑新立表示,由于县城产业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因此难以吸引常住人口。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都是需要通过县域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两方面同步发展,实现“产”与“城”的充分融合,从而引领县域经济的腾飞。
“做好城镇化的前提,是扎实、踏实发展实体经济。”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
对此,郑新立也指出,在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布、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应注重城镇产业经济的培育,尤其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相关数据表明,产业园区对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的确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全国多地就已经展开对“产城融合”模式的探索。例如,固安作为典型案例之一,其效益已经逐步开始显现。
固安是距离北京市中心仅50公里的典型农业县,2002年之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不足35亿元,全县年财政收入不足亿元,发展水平位列廊坊市十个县(市、区)中的后两名。2002年,固安工业园区引入了华夏幸福基业这一市场力量,开启了一场新的县域发展转型探索。
截至2013年12月底,华夏幸福基业为园区累计投资220亿元,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在产业与城市的相互促进之下,固安的经济总量实现约30倍的几何式增长。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固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近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仅在廊坊市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同时也高居河北全省前列。
“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镇化必须要坚持产业支撑,而想要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关键是有序推进农业人口的市民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逐步地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的永久居民,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在县域经济的转型中,扭转社会常年以来对“农民”这一群体的固有认知意义重大。固安的产城融合实践中,在重视对于产业的选择与升级的同时,关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也引来学者和政策研究人士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固安对于进入城镇的农民,不仅仅是让其住进楼房,享有城市化的完善配套,更关注其就业问题,园区从一开始就设立相关规定,入园的项目除特殊要求的部分技术岗位外,必须安置本地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还有一部分劳动力流入第三产业。同时,全程负责农民的技能培训,力求居民与园区的同步发展,实现利益共享。
“固安的发展路径,既代表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又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样板,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郑新立认为,借助产城融合的模式,县域经济必将迎来更为科学和可持续的增长。
(责任编辑:DF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