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国内众多不确定因素及发达国家继续量化宽松政策的情况下,业内机构及专家普遍预测,2013年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不过,1月18日,全国物价局长工作会议认为,虽然也面临一些挑战,但2013年宏观环境总体有利,稳定物价的正能量在增长。
2013年,国际和国内因素将同时推动物价上涨。从国外因素看,2013年,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预计低速增长,继续执行宽松货币政策,造成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而国内,2013年我国存贷款利率预计稳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中央银行利用回购央票向商业银行增加货币供给的规模和频率预计不减。宽松货币政策积累效应必然体现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上升。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把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稳定物价的正能量在增长。
首先,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综合调控监管在进一步加强。此前,商务部就已经从4个方面采取措施,力求农产品价格稳定。包括协调相关部门降低税费,减免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土地税、房产税等;完善流通体系,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的价格;完善监测体系,及时地发布农产品的信息,引导生产消费和流通;完善调控体系等。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CPI同比涨幅反弹最大的拉动因素就是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
其次,坚持市场化取向,推进油气、煤电、铁路货运、医药等领域价格改革,推行阶梯价格制度。
发展改革委不久前表示,要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
实际上,重要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成本,助推物价上涨。但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助推物价上涨,但理顺价格机制,有助于长期稳定价格。而且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因此,发改委同时表示,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要采取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不仅如此,药价高也在发改委的价格调控措施下得到有效改善。国家发改委发布最新通知,从今年2月1日起调整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平均降价幅度15%,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达到20%。从2011年开始一共前后有四次,四批调整药价,有效降低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