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牵头完成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与风险评估》报告昨日公布。结果显示,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的债务接近28万亿,占当年GDP的53%。该资产负债表同时显示我国存在房地产信贷、地方债务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等多个风险点。
李扬介绍,此项研究于2011年展开,“当时一方面全球的金融危机继续恶化,另一方面在国内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突然集中爆发,加上中国经济连续几个季度增长速度下滑,当时全世界都唱衰中国,有的国际评估机构据此把中国的主权评级给下降。”
“当时我们面对的国内外环境都非常有挑战性,挑战的集中点就是中国债务问题。”李扬告诉记者,要想全面分析中国债务问题,必须建立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在负债表这样一个科学的国际公认的框架下来回答国外的一些挑战。”
资产负债表多项主要发现
国家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一个国家资产总量、资产结构、负债总量、负债结构以及资产与负债的关系,同时还分别反映国内主要经济主体(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居民等)的资产与负债状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的要求。
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一个非常艰苦的任务,社科院为此动员了经济所和金融所两个所的研究力量。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介绍,该研究成果有多项主要发现:
中国的国家净资产(非金融资产加上净对外资产)在2011年超过300万亿元。国家整体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债务风险相应提高。国家净资产增加额持续小于当年GDP,表明并非全部的GDP都会形成财富积累,其中有不少是无效GDP。总资产中存货占比激增,表明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
主权部门(或广义政府部门)的资产大于负债,净资产额为正,表明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较低。
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的债务接近28万亿,占当年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须引起高度关注。另外,企业部门杠杆率(企业债务占GDP比重)已达113%,超过OECD国家90%的阈值,在所有统计国家中高居榜首,值得警惕。如果将非金融企业、居民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债务加总,那么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达到111.6万亿,占当年GDP的215%。这意味着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
研究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和主权部门资产负债表均呈现出快速扩张之势。其中,在资产方,对外资产、基础设施、以及居民房地产资产迅速积累,构成资产扩张的主导因素。这记载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之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负债方,各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等主权部门的负债规模以高于私人部门的速度扩张。“这凸显了政府主导经济活动的体制特征。”李扬说。
据课题组介绍,国家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地方债务、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等项目,而中长期风险则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企业债务、以及社保欠账等项目。无论哪一类风险,都与当前的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应对或化解风险的最佳办法,还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课题组特别提示,如果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保险体系,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即出现资金缺口,到2029年,累积结余将消耗殆尽,到2050年职工养老金累计缺口占当年GDP的比例达到91%。另外,到2050年,中国全社会总养老金支出(包括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1.85%,这一水平与当前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的水平大致相当。
“养老金这一部分应当说是潜在的风险,还没有构成事实上的风险。”李扬说。
六项政策建议避债务风险
“与日本、英国、西班牙、美国、德国等这些国家比较,中国的总债务占比是最低的,其中最高日本是512%,中国是215%。”李扬说,分项目来看,中国居民债务占比是较低的。金融机构占比也较低,政府债务占比是中等水平。
但他同时表示,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很高,高于OECD的安全值,表明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结构有待调整。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研究国家债务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据记者了解到,国家统计局目前也正在加快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军扩昨日表示,在国家这样的层面推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在当今世界上还是十分少见,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心,也充分说明了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工作的重大意义。
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美国、加拿大等部分发达国家编制并发布了国家资产负债表。
张军扩说,近年来我国整体负债率呈上升的趋势,债务风险在提高,国家净资产增加额持续小于当年GDP,表明生产总值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无效的产出,增长的效益是比较低的。总资产中存货比例激增,表明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地方政府债务愈演愈烈,值得高度警惕。
针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社科院上述课题组提出了六项政策建议,包括:
为降低对外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错配风险,应注重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依赖,放缓对外资产积累;同时鼓励藏汇于民、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重要的,在债权型错配状况短期内很难扭转的情势下,我们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机制,降低货币错配的风险。
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政府或有负债风险。
推动债务性融资向股权融资格局的转变,降低全社会的杠杆率,缓解企业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应对社保基金缺口风险。
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关键是促进房价向均衡水平合理回归。为此,应重点改革土地制度和财税制度。
妥善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关键是要通过体制性因素的调整,控制债务增量,削减债务存量。这主要涉及政府职能改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