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要求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同时提出,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银行作为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来源之一,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的风险问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曾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平台贷款未来将爆发出的问题将成为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的主要风险点。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显示,随着地方政府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的持续开展,传统以贷款为主的融资渠道受到严格监管,地方政府在较大的投资需求和融资压力驱使下,逐渐转向更加多元化、隐蔽化的渠道进行融资,地方性债务的风险点确实也较之前有了新的变化。
调查显示,“无法掌握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导致风险难以准确估算”(62.7%)、“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风险监控难度日益加大”(58.3%)、“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难以支撑债务偿还”(56.6%)和“资金使用不规范,难以监测平台贷款资金流向”(49.7%)是银行家认为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最主要的四个风险点。报告认为,其中三个都是源于信息不对称,由此可见充分的信息披露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前提。
调查显示,仅有4.6%的银行家认为“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不存在风险”,这也说明,尽管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信用仍然可以支撑平台贷款的还款来源,但银行层面对此已经达成高度一致,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仍然被视为高风险业务。
不过,银行家认为,监管层更为严格的政策可能造成资金断裂和监管政策落实不到位,风险难以真正缓释,也是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两大风险因素。
调查发现,随着地方政府性债务陆续到期,银行家对于债权人权益保护和政府行政干预行为更为关注。对于中国金融生态环境最亟须改善的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64.3%的银行家认为需要增强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52.9%的银行家认为需要减少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而过去两年调查中选择“需要增强金融机构独立性”的银行家占比不足三成。增强政府公信力这一与政府行为相关的选项选择占比也相对较高(43.5%),反映出政府信用成为目前银行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