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自贸区竞赛
一哄而上缺乏改革内涵,导致中央叫停
中央全面叫停自贸区申报的消息让一些负责申报工作的地方官员措手不及。“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的通知。”6月5日,江苏省商务厅的一位官员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同日,福建省厦门市商务局的一位官员也表示,自己是从新闻中才得知申报工作已经暂停的。
此前一天,有媒体援引权威部门人士消息称,愈演愈烈的自贸区申报已经被中央紧急叫停。“地方申报的方案没有体现出改革的方向。”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很多地方申报自贸区完全变成了要优惠政策,与中央原来的期望背道而驰,从而引发中央的“不满”。
据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14个省市正式提出了要申报自贸区,其中苏州、厦门、广东等地的方案已经上报中央。现在,这些申报方案面临着被打回重新审查修改的命运。不过,一些地方并不会就此放弃,有的地方官员甚至表示,中央的叫停不会影响相关工作的推进。“很多事情不是非得有自贸区这块牌子才能做的。”一名接受采访的地方官员这样表示。而梅新育则提醒,地方政府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复制上海自贸区的做法并不可取。
紧急叫停背后
“中央领导一开始就意识到自贸区可能会被热炒。”梅新育告诉本报记者,在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前,自贸区就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苗头,这引起了中央的警惕。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的仪式上,主要金融监管部门的一把手都没有出席,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个信号视而不见,还是一哄而上地申报自贸区,中央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眼下,除了14个已经正式提出申报的省市外,还有更多的地方或明或暗地表达过申报的意愿。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各地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申报自贸区的就有20多个,而这些地方并不完全都具备申报的条件。
梅新育认为,大部分申报自贸区的地方,其对外经贸的规模都太小,没有设立自贸区的价值。据他介绍,如果把上海视作一个独立经济体的话,其2012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可以排到世界的第18位,位于马来西亚之前,而现在一些申报地方的进出口总额连上海的零头都达不到。自贸区不管多小都需要一套相应的管理体制,其管理方面的固定成本很大,只有当经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规模效应才能体现出来。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目前申报的方案并没有让中央领导看到足够的改革内涵。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从经济特区、开发区、保税区到出口加工区,我国曾建立过众多的特殊功能区。这些特殊功能区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土地、财税方面的优惠措施,让企业和政府的行为越来越扭曲,这对于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是不利的。中央领导显然不希望现在的自贸区重走以前的老路。
但是,一些地方的自贸区申报方案却明显是新瓶装旧酒。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从一些地方提交的申请报告来看,基本上还是过去多年模式的重复,仍旧停留在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的层面上,没有多少新意。”安徽省一位接近省政府的人士表示,很多地区的申报自贸区都是“打酱油”。“明明没有获批的机会,但还是要做给领导看看,不然会被说成不作为。”他说。据介绍,安徽合芜马自贸区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了。
“未来的自贸区肯定不会只有上海一个。”梅新育指出,自贸区肯定会适度扩编,但这并不意味着会遍地开花。
地方两手准备
“个人认为,暂停是中央发出信号,要求各地不要乱报,不要一哄而上搞成笑话。”前述厦门市商务局官员对于福建的自贸区申报依然充满信心,认为现有条件成熟的地区,中央还是会考虑的。
但实际上,厦门对于自贸区申报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这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申报是一回事,该做的工作是另外一回事。“市里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都没有停下来,可以做的就先做。”他表示,自贸区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在其范围内可以做很多事情,一些比较具体的事情还是可以先做的,比如简化外资投资手续、上市制度改革等。他表示,“有的事情没有自贸区这个大帽子也可以做,改革就是先行先试,现在根据市里要求都在摸索、在做。”
前述江苏省商务厅官员同样表示,江苏争取改革政策的态度很明确,在申报自贸区的同时,推进自贸区的工作也没有中断,一直在做。“省里要求能做的就先做,不一定要等到批复。”他说。
江苏同样做好了申请不上的心理准备。目前全国已有14个城市正式向国家申报设立自贸区,竞争十分激烈,而苏州离上海太近,从国家对自贸区的布点战略考量来说,苏州申报的难度很大。“但是李克强总理说过,要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所以苏州自贸区就算没有批,也可以复制自贸区的模式。”这位官员表示,除了《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这三部外资法存在法律障碍外,其他政策都是可以复制的,比如无纸通关、负面清单、减少和下放审批权限等。
不过,在梅新育看来,地方的这些做法有些操之过急。他认为,上海自贸区肯定会是我国大陆开放水平最高的一个自贸区,其他地方并不适合完全复制上海的模式。“如果有的地方想把负面清单搞得比上海的还短,那还不全乱套了?”他说。
梅新育指出,地方政府最好稍安勿躁。目前上海自贸区成立还不到一年,很多措施的效果现在还看不清楚。等上海自贸区的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其他地方再复制其经验也不迟。
(责任编辑: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