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87号文(《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后,不少研究机构表示,该新规有望在短期内导致实际利率下降,但中长期利率变化目前尚难判断。
对于387号文出台的目的,有研究机构称,主要在于释放银行信用扩张空间,为银行增加信贷额度创造条件;另有研究机构表示,387号文对存款口径的调整,旨在为银行“减压”,应对利率市场化加速后存款结构的变化。
存贷比口径大幅放松
不论央行用意如何,市场上较为一致的观点是,387号文一出,势必会导致存贷比计算口径放松。不过,银行会不会因为存贷比“松绑”而主动加码放贷,研究机构则不那么乐观。
按照387号文要求,从2015年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款、特定目的受托人(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等5类资金都将纳入存款统计口径。
对此,国泰君安研报表示,此举意味着不仅货币基金协议存款纳入存贷比口径,部分银行同业存放、单位和个人证券交易结算金也纳入存贷比的存款计算口径,分母范围大幅拓宽,变相放松和弱化存贷比约束,尤其对存贷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城商和农商等中小银行,监管放松影响更为明显。
海通证券称,央行调整存款统计口径后,商业银行存贷比平均降幅将在5%,其中兴业银行降幅最高,可达11%。
存贷比放松后,理论上具体能释放多少信贷规模?国泰君安预计,存款分母扩大将释放理论最大贷款值5.5万亿左右,但实际贷款投放受制于经济下行和信用收缩。10.3万亿的同业存款扣掉20%的同业贷款之后,再按照75%的存贷比测算,理论上可以释放5.5万亿左右的最大贷款值(相当于新增55%的贷款可投放额度),有利于缓解银行存贷比约束。
不过,多数研究机构认为,即使最大可以释放5.5万亿信贷规模,银行的风控要求和资产质量压力仍将制约信用扩张,很有可能出现“有了额度,但也不一定会用完”的情况。
暂不缴准“很讨巧”
央行不降准而选择暂不缴准,这一招被多位业内人士称为“很讨巧”。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货币宽松和强势美元导致汇率贬值,制约了央行货币宽松空间,央行用巧招,将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理论上可以提高银行的潜在放贷额度,达到货币放松、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与此同时,此前因同业存款的缴准预期制约了银行间市场银行融出资金的意愿,导致资金面紧张,此举一出,有助于资金利率下行。
国泰君安也表示,同业存款纳入各项存款范围,若缴准需要3次至4次降准才能完全从总量上对冲,且难以从结构上在各银行间进行精准对冲,操作复杂,因此暂不缴准实为权宜之计。
至于未来是否会缴准?实际上,387号文说得很明确: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应计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
“同业暂不缴准,旨在避免对脆弱的资金面形成进一步冲击,但同业迟早需要和存款一样上缴准备金,否则监管套利问题无法解决。”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称,“只是上缴时机可能会选择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时刻,甚至在全面降准过后,以避免对短期流动性造成大冲击。”
一般性存款腾挪?
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讨巧”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监管套利,银行为逃避上缴存款准备金而将一般性存款转化为同业存款,这有悖央行的初衷,也是为何央行规定只是暂不缴准的原因。
不少分析人士也表示,短期内由于成本过高,银行并没有动力将一般性存款移位同业存款。
对此,钟正生解释称,银行主要有三个资金来源:存款、同业和理财。与存款相比,同业劣势在于资金成本高,优势在于不缴纳准备金。因此,由于不缴纳准备金,相比一单位存款,吸收一单位同业存款,在资产端的收益率可以高出约0.9%。那么,只要同业存款高于同期限存款0.9%就是可以接受的。
“当前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约4.7%,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约3.3%,利差达到1.4%。”钟正生说,“这就意味着尽管同业具有不缴准优势,但目前成本仍然太高,银行没有动力主动将一般性存款转移为同业存款。”
华创证券则表示,一般性存款相比同业存款要稳定,从稳定性角度考虑,银行也要维持一般性存款的规模。
融资成本短期料下降
“387号文可能导致银行对同业存款的需求上升,按照一般经济学理论,同业存款的资金成本会提高。”一家上市银行上海分行高管称,以前商业银行,特别是小银行依靠关系存款“冲量”的动力进一步降低。
而对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最稳定的资金来源的保险资金来说,依赖度可能大幅降低,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一般存款的资金成本有望降低。一位分析人士称,“387号对银行、券商和信托等金融机构存在一定利好,但对保险公司可能部分利空。”
“市场中各项无风险利率应该趋向统一,央行387号文长期看,对融资成本的实际影响如何尚难定论。”上述上市银行上海分行高管说,此外,暂不明确银监会对存贷比口径调整是否追认,新纳入存款的存准率暂定为零的期限有多长,政策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结合11月新增贷款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放量的情况看,大多数接受采访的研究机构人士均表示,新政策有望会导致融资成本短期内下降,但长期内政策有效性如何,尚难判断。
(责任编辑:D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