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的金融改革持续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环境,自贸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自贸区的诞生将促进金融深化、加快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步伐,是金融改革开放的试点,这也是业内关注的热点。对于银行而言,我们则要看银行如何抓住机会为企业服务,这也是我们金融创新的着重点。
目前,在上海自贸区内,外资银行的数量比中资银行要多。在传统金融业务方面,外资银行资产规模的市场份额在整个国内银行业资产规模的占比不到2%,所以在相对讲究规模和资产负债表的传统金融领域,外资银行无法与中资行竞争。因此,通过进驻自贸区,外资行普遍希望开辟新的业务领域,不再借助资产负债表扩张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而是通过新的服务和新的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比如自贸区内的人民币跨境业务和外币业务改革。
花旗银行在全球160多个国家与市场提供金融服务,为什么我们是第一家在自贸区申请设立支行的国际性银行呢?首先,花旗是一家以创新为主导的银行,创新是花旗银行最主要的基因。此外财富500强中近90%的客户是我们的核心客户。全球网络、注重核心客户以及对每个市场的了解,使得我们可以一方面把跨国企业这样的核心客户带到自贸区,一方面可以把自贸区最新的业务介绍给这些客户。每天,我们所处理的交易金额基本上高达3万亿美元,而这些交易的完成都需要技术,所以我们戏称自己是“有银行执照的IT公司”,可以用最新科技支持数字化与创新。我们进驻自贸区,就应该体现这些优势。具体反映到以下几个侧重点:
第一,自贸区的业务仍然为我们的核心客户服务。既为财富500强客户服务,也为走向国际市场的国内大型国有公司和民营企业服务,因此坚持以核心客户为导向是我们最主要的侧重点。
第二,自贸区内的业务不应再是简单的放贷,财资中心是我们比较重要的关注点,这也符合自贸区推动总部经济的战略。
第三,我们优势不在国内,而是在海外。海外市场的多样性使得我们持续创新,海外市场的利率和汇率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由市场决定。通过这个点能够倒逼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包括引入新的金融工具。
最后,人民币业务非常重要。自贸区的推出,某种意义上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方面我们的成绩包括第一笔人民币自动的跨境双向资金池和全球第一笔人民币净额轧差等。
在自贸区,花旗正在做一个创新课题,叫做“建立面向总部经济的创新型金融服务平台”。这句话我用网络词汇改一改,就叫做“高端、洋气、接地气”。所谓“高端”就是我们服务的是我们在全球和国内的核心客户,我们做的是引领市场发展的产品;“洋气”就是把海外最先进的企业的最佳实践引入到中国来;“接地气”就是指任何的改革创新离不了中国目前的市场状况和监管环境,必须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做新的改革和变化。
财资中心在世界上比较集聚的地方包括伦敦、比利时和爱尔兰等。在亚洲,最主要的是新加坡和香港。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强调建设财资中心这一点呢?因为这符合支持实体经济的概念,可以聚集企业设立资金运营总部,通过上海自贸区政策,把境内资金和海外资金连接起来。
中国已经成为很多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最大的市场,一方面企业在此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和调度,另一方面企业也不可能将中国业务和海外业务完全隔离。因此,通过这些方式,确实是提升企业总部、吸引金融机构和提高银行服务水准的手段。
从截至今年5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自贸区内的企业中,有地区总部功能的有260家,这当中一些企业拥有不止一种总部功能,但这些总部目前还侧重贸易或管理决策,或是内部共享中心的服务。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再提出一个利用自贸区建立企业财资中心的可能性呢?自贸区有一个目标,是希望有100家企业在区内设立总部,通过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企业资金运营中心有独到的优势,也这是我们可以发挥作用吸引总部经济的地方。
目前为止,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的政策中,人民币与外币双向资金池分别允许通过自贸区的牵头企业把区内资金和海外做连接。除了资金往来业务,还涉及企业进出口,比如集中的收支付和净额轧差。此外,资金到了海外,例如新加坡、香港,可以设立名义资金池,也就是把企业多余的资金联合其他外币结合在一起做调度。
延伸一下来讲,如果政策法规等条件允许的话,通过类似架构在自贸区可以把人民币与外币结合起来,反过来可以把海外资金吸到上海来,这就是将来上海自贸区成为财资中心的一个理想化状态。现在很多“零部件”已经有了,我觉得假以时日,这块业务是可以探讨的。
影响财资运营中心的因素还包括市场活力如金融市场、外汇市场的活跃程度,资本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和货币开放度等。随着诸如资金池等金融平台的架构建立,尤其是通过自贸区政策向海外惯例靠拢,加上人员、税收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养,未来都存在非常大的机会。
上海的金融聚集地是陆家嘴 ,它身后太阳升起的地方是自贸区,这也代表了我们的未来,代表创新无止境,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D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