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风险投资成长为现代高科技产业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时,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心怀梦想的人是以怎样的雄心和毅力改变了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环境,而这样的改变又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对于在20世纪中期已经长大的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他们一生当中都无法抹去的回忆。乔治-多里奥特(Georges Doriot)也是如此,只不过他的境遇与常人略有不同:尽管二战后美国政府积极让几百万士兵回归正常生活,但军方却非常急切地想留下多里奥特。如果考虑到多里奥特还是一个成年之后才来到美国的法国人,这一切就更加令人称奇。
1920年,21岁的多里奥特为躲避欧洲的战乱从法国来到美国。依靠父亲朋友写给哈佛校长劳伦斯-洛威尔(Lawrence Lowell)的介绍信,他得以入读哈佛商学院。在这里的最初几年,多里奥特就结交了美国后来的很多要员——虽然他们在当时还不为人所知,这种态势在1925年哈佛商学院聘用他后更趋明显:他的学生往往可以在商界或政府获任要职。
多里奥特热爱祖国法国的一切,但也对“法国人化简为繁的杰出能力”深恶痛绝。他对创业企业及其带来的经济活力心向往之,对法国的政府管制式经济以及罗斯福新政中加税和反竞争的做法颇多异议。这使他在二战期间的美国军队中显得卓尔不群:在那个大型工业企业所向披靡的时代,他似乎比那些精英人士更懂得培育初创企业对提升经济活力的价值。
于是,二战结束后,多里奥特接到了战争部长罗伯特-帕特森(Robert Paterson)的电话,后者希望由他负责战争部下属的一个专司研发的新部门。刚刚结束的战争充分证明了科技的价值,而多里奥特是为数不多持有这一观点的高级将领之一。为打消多里奥特的疑虑,战争部长帕特森又说,艾森豪威尔将军自己也相信多里奥特是这个位子的合适人选。
与多里奥特一样,艾森豪威尔也意识到了科技对军队的意义。1946年4月30日,刚刚继任陆军参谋长的艾森豪威尔就下发了一份极具远见的4页纸备忘录。在这封备忘录中,他列出了5点政策,以确保在新成立的研究开发部领导下,国家的各种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
“单靠武装部队无法赢得战争,只有加上科学家和商人提供的技术武器,我们才能获得胜利。”艾森豪威尔写道,“这种结合也要引入和平时期,这并不是单纯为了让军队了解科学和工业的发展,还是为了借助国防计划把所有有助于保护国家的民间资源全部考虑进去。”
以官阶而论,等待多里奥特的着实是份好工作,但他却很快就心生厌倦,“战争期间随处可见的团队精神已荡然无存,大家没有做任何建设性工作,每个人都只靠军队养着。”多里奥特希望能在更务实的领域发挥力量,而机遇也就在这时垂青了这位理想远大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