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7个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猛增的同时,中国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却一路走低。毕马威国际主席安茂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资金流向结构的改变,将是大势所趋。
同时,安茂德还分析了中国赴海外投资以及自身转型期间所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赴海外投资注重长期性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在过去7个月的对外直接投资猛增50%,如何评价近年来中国赴海外投资企业的表现?
安茂德:首先中国赴海外投资的企业组织性更好了。我认为中国赴海外投资中最好的一点是,注重投资的长期效益,聚焦那些更为长期、低成本而高价值的投资,而不仅仅是出于短期利益考虑。
如果你观察市场周期,会发现现在正是很好的买方时机。尤其适合去那些价值暂时被低估了的市场做投资。中国可以依托自己的财政实力和巨大的市场来制造产品,或者也可以从别的国家或者市场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来使中国国内的商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日报:赴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将会面临哪些主要风险?
安茂德:主要的风险将出在知识产权以及市场研究方面。此前中国的海外投资,我经常说更多是出于政策或者政治驱动,但现在更多地出于金融和经济驱动,所以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互相投资中,双方都在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市场研究也非常重要,真实的市场在哪里,投资的价值在哪里,都是需要预先考虑清楚的。
日报:那么如何看中国投资结构的变动?
安茂德:在未来还会有两大趋势,第一个是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有竞争力,因为许多别的国家的制造成本一样降到了很低;第二是中国许多市场的监管水平上升了,所以很多外国公司会觉得在中国做生意没有那么容易了。一个事实是,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其他国家,都将在这些方面和中国展开竞争。
转型期间需考虑的问题
日报:中国很早就提出用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怎么评价现在这方面的进展?
安茂德:首先,总的来说中国做得很成功,比如出现了很多世界规模的现代化工厂,有自己很好的创新和科技。
我们也要看到,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也在致力于发展类似的技术。比如在化工行业中,很多国家都很有竞争力而且价格很低。但一些其他的行业,特别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相应附加值就会高很多。
所以中国会逐渐减少以往大规模、低效益的制造业出口,而是将致力于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这会涉及到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供应链管理等;同样还需要建设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实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日报:中国目前处在转型期,其间哪些方面是需要我们优先考虑的?
安茂德:首先就是要有非常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感到未来有保障,这样才能有效提振中国国内的市场需求,促进各个公司有更好的增长;另外,在许多金融服务性机构,尤其是银行业中,中国将迎来非常好的机会,来成为具有全球性规格的银行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机构。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继续改进管理能力,提高效率和更完善的体系。
中国当下经历的结构性改革并不容易。但是中国有财政储备,稳定的政府和强大的工业,所有这些都已经展示了中国的成功。中国在过去10年内获得的成就,在许多其他国家可能需要50年。当然中国也面临挑战,比如从单一的制造业向更高价值的服务型经济,并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短期问题,可能需要甚至10年的时间,但中国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转变。
日报:能不能更具体地说下银行业需要更完善的体系是指什么?现在普遍反映亚洲的银行业监管正在越来越多。
安茂德:通常来讲,监管的实质性意义就是把更多的钱放在银行里面以保证安全。考虑到中国的银行里已经有足够的钱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银行的安全性还是很有竞争力的,目前最需要改进的是信贷管理,产品创新方面怎样更有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