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北极光创投基金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卖掉了他投资的移动安全公司TrustGo,从天使期投资到被百度收购,前后总共十八个月的时间,北极光作为其中唯一的机构投资人,获利六倍退出。
具体的交易金额不能透露,邓锋只是笼统地说“几千万美元。”
“移动互联网公司遇到这样的战略投资者,是个好归宿,未来发展会更大。”他说。的确,对于一家自成立以来,收入始终为零的公司来说,这是个不错的结局。虽然邓锋认为如果不卖,未来的收益可能不是六倍、是六十倍,但是作为投资者,他尊重创业者的意见。
创业者想卖,投资人很难说不。毕竟,对前者来说,见好就收,第一桶金拿在手里才最踏实,而投资人即使希望做大一些再卖,中间的风险也难以估量。
“这就像电视里的竞猜节目,一万块已经到手,再来两万,你想继续吗?输了就什么都没有。”邓锋说,作为投资者,他不会在进入的时候就明确退出的方式,上市或者并购,只是要求企业家增加公司的价值,完善产品、技术和团队,而不是机会来临时,反而是自己没有作好准备。
总之,公司做得好,总会有人主动找上门。
实际上,在中国,并购一直不像国际市场那么火热。与IPO动辄三四十倍的获利相比,并购的案子往往只有十余倍的获利,因此在IPO比较容易的时候,大家更愿意等上市。
其次,政策层面的导向也给并购带来些障碍。比如,监管机关要求中国的上市公司购买非上市公司,
需要有三年的业绩保证,这不合常理。“并购是商业行为,如果买方要求卖方给出三年业绩保证,那两边还要不要整合?”
他用销售团队来举例。假如分别做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两家公司合并,一方需要向另一方作出业绩保证,那么本来面向同一群客户的两个销售团队就不能整合,不然业绩没法完成。那么,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如何实现?
总之,判断并购是否成功不能只看财务业绩—— 有时候,并购的确不能使每股利润增长,但是如果不并购,每股的利润可能下降更快。
除了外在的不利因素,企业家的心理也阻碍并购的发生。“人都有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心理,不想屈居人下,新公司的文化也不见得容得下自己,因此大部分人卖掉之后就走了。”邓锋说,投资者回报低、买方整合难度大,卖方从心理上也不愿意卖掉公司,使得中国的并购并不活跃。
从去年开始,IPO的大门关闭,倒逼大家开始考虑并购,从互联网行业的一连串并购中可以看到这种迹象。同时证监会和其它几个部门也在考虑简化审批手续,减少政策干预,使并购更为市场化,因此邓锋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并购将越来越多。
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应为这一趋势的到来而作好准备。
合并有风险,对赌须谨慎
对于买家来说,邓锋的建议是不要只看价格,价格低不是并购的理由,之后的整合才能带来真正的价值实现。
“大型并购多半需要投行来管理,去找他们,他们就希望这件事情成功,实际上,并购失败的可能性比投行的估计要大很多,别被他们忽悠。”邓锋说,计算只能停留在账面和数字上,计算不到人心里,尤其是规模相当的两家公司合并,风险和难度都很高。
而在卖家这边,对赌协议最好不要签。
“对赌这件事使得双方利益不一致。”他说,在谈判的时候,双方各据一边,但是当合同签署,大家就应该站在一起,业绩目标需要一起努力去完成,利益有冲突,事情就复杂起来。
比如,卖家签了协议之后发现,对方不给资源或者不肯增加必要的投入,那业绩目标就没法完成。或者,当双方很多部门重合,裁掉买方原来的重要员工,新的团队又不给力,如果因此达不到业绩,这笔账也很难算清。
面临对赌协议背后的潜藏着软性风险,邓锋建议卖家谨慎处理,即使非签不可,也要保守地估计自己的业绩。不然,无论是输是赢,对买方都有好处,卖方全输的可能性远远高于买方。
心理准备:总有一方不满意
并购价值的判断没有一定之规。有时候,即使老员工都走掉,也不意味着整合失败,而是要看当初合并的目的,是为了人才和技术、还是其它资源。
“投资公司,首先是看人”,邓锋说,“但是并购发生时企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一般不会发生在特别早期的时候,因此业务的独特性也很重要。”资产、技术人才或者专利版权等资源,都是发生并购的理由,拿到自己当初想要的东西,就算成功。
例如优酷与土豆的合并,王微走不走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优酷拿到了土豆的用户群。
总之,投资人都希望创业者在早期的时候,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经营,这是好事。但是,当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就要意识到公司不是私有财产,自己要对所有股东的利益负责。
邓锋当年在美国卖掉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时,公司已经上市。对方提出以超出股价一半的溢价收购, 他就觉得,拒绝这样的条件是对股东的不负责任,于是卖掉了公司。
该卖就卖,并且做好后悔的心理准备。一般而言,总有人要后悔卖早了,或者买错了。并购这件事,从业务上来看,有效整合实现双赢,很难;而买卖双方都觉得满意,更是少而又少。
至于未来,邓锋认为股票市场的变数很多,一两年后IPO的情况难以预料。在现阶段选择并购为主要出口的情况下,投资人对公司的估值也会比较保守,毕竟卖公司的回报远远不如上市。
关于价格,你要记得:
1. 估值只是估值,卖掉之前一文不值
有人买才有价值。估值只是一种猜测,人家没掏钱时,别太把它当回事。
2. 谁先谈钱,谁就输
装点矜持。钱的事最好等对方提,籍此判断他们能接受的价格区间,防止自己报价过高或者过低。
3. 准备好接受金融方案
坚持现金交易不仅会减少买家的数量,也暴露出你对未来业务缺乏信心。
4.谈判谈的不只是价
除了价格,细节条款一样很重要。对赌协议一类的,不要乱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