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独特的标签,例如此前风头正劲的九鼎投资就集“PE工厂”、“PE流水线”等多个标签于一身,今天投资潮关注的主角是中科招商,为您解读这家贴着“加盟连锁做PE”标签的机构。
中科招商自身并不太赞同外界对于其“加盟连锁”的模式定位,而是强调其管理仍然是高度集中的,更趋近于“直营管理”。
中科招商主营业务主要有三大板块:1、发起设立并受托管理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受托管理和经营其他机构或企业的创业资本;2、直接股权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大型PE项目和中小型VC项目;3、财务顾问业务等。
中科招商依赖其独特的“加盟”模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连锁布局,倚仗灵活的机制迅速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跑马圈地,120只子基金、600人的团队、6000位LP阵营等都构成了本土PE行业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中科招商超常规发展 “加盟连锁”式扩张
用“与地方政府合作、加盟连锁做PE、管理多只基金、青睐高风险高收益”的方式,中科招商在中国PE市场上以特立独行的方式杀出了一条血路,但同时,中科招商模式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强烈质疑。
120只基金,中科招商庞大的子基金数量也揭示了其独特的运作模式,而这种模式被业内称之为“加盟连锁”模式,即中科招商通过在全国各个地方设立区域办事处,直接与当地政府进行密切合作,合作设立子基金,地方政府和中科招商出一小部分资金,其余的则由中科招商再在当地发掘当地有实力的投资人。
有了地方政府的背景和支持,中科招商募资的难度也大大降低。“投资人的门槛都是千万起,主要是民营企业家。现在还是公司制基金居多,合伙制基金占少数。”上述董事会人士称。
除了直接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外,在一些地方中科招商也会直接寻找当地有实力的公司或人士直接合作设立基金,更多的是用中科招商的品牌效应吸引加盟,共同运作基金。
目前在中科招商的600余人的团队中,公司总部仅约百余人,其余的大部分员工均是在各个地方寻找各种资源。“区域办事处除了募资外,还要负责项目承揽,项目开发后将直接汇总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负责项目尽职调查、投资决策、投后管理等。”上述董事会人士称。
这种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的模式一方面使得PE基金在募资时能够较快取得当地投资人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够借助这样的渠道获得项目推荐,“很多项目现在都不是在一二线城市了,我们和地方政府是利益共同体,他们也有动力为我们推荐项目。”上述董事会人士称。
当然这一合作模式也是一些市场化的PE机构对中科招商的不解之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浙江PE高级投资经理说,“和一个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开发区合作,又只能投资这个开发区的企业,其中能上市退出的微乎其微。这也是中科募资需要借助地方政府信用的原因,它到外地根本就募不来钱。”
一位北京地区引导基金人士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这个安排的合理性,“对于中科招商基金来讲,它们有足够的动力来做这件事。投资地域圈定了,项目不用找,看开发区的推荐就可以了。基金募集可以背靠当地,向各大当地企业‘化缘’。亏了有政府,它们只需要出牌子,同时坐收管理费就可以了。有了政府资源,在一些好企业上市过程中,中科自己的基金跟投也变得非常容易。”
在投资潮看来这种加盟连锁模式的核心在于,善用当地人的人脉和信息优势,发掘出优秀的企业。但过多的授权管理也会滋生出失控的风险,这其中的关键节点在于理顺中科招商总部与地区基金之间的关系。
让人震撼的60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 实际到账资金不详
中科招商官网资料称,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600亿元,其中2012年新增基金规模150亿,不过低于其最初设想的拟募资金额200亿元。
而目前,管理规模较大的PE中,弘毅投资超450亿元,鼎晖投资超70亿元,中信产业基金超300亿元。
对于实际到账金额,中科招商并未给予回复,但是这一数据也引来了诸多质疑。
“LP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投资时,还是会看PE的实际到账资金。”上述VC董事总经理表示。
早在2011年底,单曾透露,当时管理的资金规模突破500亿元,实际到账超过300亿元。
一般PE基金管理费占募资总额的1%-1.5%,九鼎投资成立之初甚至不收管理费,而中科招商从成立之初就每年收取2%的管理费用。同时管理公司收取超额收益的20%作为业绩分红。
投资机构多了之后,业内管理费就开始打折。之前单祥双曾经自问自答:老单你这个管理费得降下来,人家都收0.5个点,你收2个点,我说我自创立中科招商以来一直坚持2个点。因为我们提供这种服务,长期以来这种专业化服务和相应业绩值这两个点。
IPO停摆一年 中科招商把并购退出作为主要渠道
而在退出方面,IPO停摆一年,不少拟上市企业纷纷撤单。在今年的财务核查中,中科招商投资的赛瓦特动力科技、丰康生物、龙煤矿业、尚风科技和瑞华建设5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并有多家企业仍在IPO排队中。
未来如此多项目如何退出,同样是个疑问。
单祥双此前曾回应称,“中科招商把并购退出作为主要渠道,2012年中科招商上市企业数量为6家,但是通过并购退出的企业数量高达21家。 从并购角度来对比,被投企业的团队可以和拟收购的上市公司协商对价,而PE也拥有主动权,对于达到预期的回报选择兑现,谈不拢也可以选择说不。这种形式可 以做到价值兑现心里有数,投资回报周期相对IPO缩短,效率更高。”
创始股东接二连三退出 单祥双的中科招商
虽然现在招商局集团与中科招商已无任何关联,追溯中科招商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抹去招商局集团的痕迹。
中科招商(全称北大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大招商),2000年12月在深圳创立。
2000年12月,北大招商获准成立,单祥双出任总裁。管理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00万,三家机构股东(北大光华、招商银行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招商局全资子公司))分别持股26%、25%、25%;个人股东持股24%:时任管理层持股9%,其余15%股权全在单祥双名下。
北大招商成立后,在北京大学及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仅用三个月,就发起设立并受托管理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的创业投资基金。2002年2月4日,中科院系统通过受让股份,成功进入管理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北大招商随后更名为中科招商(全称“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当时,‘校企分开’政策呼声渐高,北京大学要求退出,北大招商也不能再包含‘北大’字样,我们也只得遵守国家规定。于是,找到中科院接替北大的股份。不过现在回忆来看,那次改名还是很顺利。”单祥双回忆说,“对于北大退出,我们也觉得很遗憾。”
或因生不逢时,中科招商的历史充满跌宕。
2000年,纳斯达克网络股神话破灭,波及到中国资本市场,创投行业一下子冷清下来。在此大环境下,刚刚成立的北大招商(后更名中科招商)也未能幸免。募资、投资相对艰难,退出更看不到希望。此时,中科招商甚至连年亏损,生存极其艰辛。
“在2003-004年,因为传说中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迟迟没有推出,整个PE市场环境非常不好,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其中也包括我们及股东。”单祥双说。
直到2004年,包括中科招商在内的创投行业才迎来希望的曙光。这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但在此时,中科招商的多家股东,包含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和中科院都已经退出了。
当时,招商局集团进行战略调整,对集团或子公司所有参股的公司,实施要么控股,要么退出。于是,找到单祥双协商,“说心里话,当时我赞成他们(招商局)控股,因为从北大招商成立之际,我就决定做一名职业经理人或基金管理人,从未想过要做控股股东。但其他股东不同意招商局控股,这样,招商局集团就只能选择退出。”单祥双回忆说。
然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中科院等股东的退出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其中,相关争议集中在价格方面。
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中科院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都要求溢价退出。然而,此时,中科招商亏损连连,生存艰难。但经过几番商讨之后,单祥双及其他股东还是同意了前者的要求。
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为例,其最初以250万入股北大招商,在2005年,以500多万溢价退出。据了解,这笔资金是单祥双通过变卖房产和向朋友筹借而来。
根据招商局集团发布声明显示,2005年11月15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从中科招商撤股,并依法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至此,招商局集团与中科招商再无任何股权投资关系。
才送走“北大”,又告别“招商局”,这番折腾,让单祥双对国企渐生罅隙,而这也坚定了他后来“远国企,亲市场”战略的实施。
以至于在选择LP时,单祥双领衔的中科招商也刻意回避国有资本,更偏爱民营资本。相对国有企业,单祥双更看重民营资本背后的项目资源和产业资源。
据了解,在中科招商近120支基金中,只有最开始的两只基金的LP是国有资本;而之后的所有基金的LP中,90%以上都是民营资本。
如此看来,创始股东的无心插柳之举,却让单祥双“被动”地成为中科招商的控股股东。另据资料显示,从2004年开始,单祥双通过数次受让其他股东的股权,到2006年底,其在管理公司中的股权比例上升到52.15%,并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