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中国YC未成功的核心原因:第一是先天不足,大量创办孵化器的人并没有充分的创业经验。第二是动机不纯,夹杂了商业地产、谋求配套资金等考虑。第三,耐不住诱惑,过快转身VC融快钱,不能满足创业者期待。
(本文作者:中经合创投前董事总经理许四清)
2005年,程序员、博客作家Paul Graham创立了以孕育创业公司为目标的Y Combinator。YC不仅向初创公司提供一定金额的种子基金,而且要求创业团队集中参加3个月的强化训练和创业辅导,每年举行两届,以让参加了的创业团队增强实际执行能力。(YC模式是什么?参考钛媒体此前文章《解密YC:硅谷顶级孵化器如何制造创业富翁?》)
到今天,YC投了560多家公司,加起来的市值超过140亿美金。换个更直观的说法,今天在硅谷每4个早期项目里就有一个是YC孵化出来的,这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Paul Graham用9年时间证明,天使投资也可以像工业生产一样规模化和标准化。
中国的创业者已经证明,中国不缺优秀人才。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六十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就是一个证明。如今的85后、90后的创业者自主创业意识更强,对工作提供的安全感需求更弱。但是投资者给创业者的帮助远远不够。
但是中国至今没有出现自己的YC。
我问过不下三十几个行业里的人,中国有哪家公司做得比较接近YC?找不着,大概有十来个人会说,创新工场转型之前挺好的。
为什么中国的Y Combinator迟迟没有出现?
第一是先天不足,大量创办孵化器的人并没有充分的创业经验。
Paul Graham在成立YC之前首先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家。他和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蠕虫的编写者Robert Morris共同创建了Viaweb,该公司九死一生,最终被雅虎收购。创业者需要真正有用的实操经验,而不是去某个训练营上个大课。
那种讲座能让人热血沸腾,激发你的创业热情,但是碰到“如何不花钱推广”,“市场上哪些渠道可以把一个APP的推广费用从5块降到2块”,“这些渠道获取回来的用户寿命周期和ARPU有什么差别”、“团队做的业务是躲开BAT,还是刻意瞄着他们的战略方向先下手为强”此类的问题时,必须要有创业成功过的人来指点。
第二是动机不纯,夹杂了商业地产、谋求配套资金等考虑。
很多一开始说要做YC的天使投资人,都逐渐热衷于政府补贴、资金申请、炒作地产项目等等。
第三,耐不住诱惑,过快转身VC融快钱,不能满足创业者期待。
有一些相对成功的早期孵化项目,很快就变成VC了,融了一大笔钱,开始风风火火地做风险投资。做了VC,融资多了,大量的管理费在手上,搬进高大上的玻璃大厦,进出五星级酒店多好,没多少人愿意在孵化器里整天跟创业者混在一起了。
在最近对美国的创业者的统计表明,创业者最渴望从投资人身上得到的,是企业运营经验,其次是行业经验和洞察,再次是投资人帮助创业团队扩大影响力。如果用这三条衡量,确实有不少孵化器达不到创业者的期望。
中国的Y Combinaotor在哪儿?
有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中国市场上多么需要YC。
2014年上半年,中国的美元基金融资达到50亿美元 。美国VC同期的融资数额是160亿美元。如果算上中国的人民币基金和各种散落江湖的VC资金,今年上半年中国VC的融资额度已经超过美国。大量的“热钱”像热潮一样“涌向”创业者,市场上露出头的早期项目被抬价疯抢。个人天使投资的早期项目供应已经呈现枯竭现象。
虽然中国的Y Combinator没有出现,但刚需摆在那里,市场呼唤中国的YC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