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国PE市场最为低谷的年份之一。多数投资人对市场持谨慎观望态度,机构募资难度逐渐加大,平均单笔募资金额规模偏小,退出渠道日益收窄。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不少产业投资人实现跨界狩猎,将触角伸向股权投资领域,期望以股权投资或者并购的形式进入更多高成长性、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支持,未来上市公司参与PE投资会成为一种趋势。而上市公司要彻底掌握PE投资的门道需要经过5-6年的学习期。
上市公司投资继续增加
近日,清科研究中心推出《2012年上市公司参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上市公司LP共有310家。根据报告,披露可投资本量共计2116.16亿美元。去年11月该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上市公司LP披露的可投资本量为1784.02亿美元。
从数量上看,上市公司LP主要集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中小企业板市场以及香港主板市场,有111家、100家以及36家。这三个交易所共集中了超过7成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LP。
从可投资本量方面分析,虽然本土上市公司的LP数量众多,但是可投资本量却难以和国外上市公司相比。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本土上市公司以LP方式参与VC/PE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
报告指出,从上市公司LP可投资中国资本量角度分析,截至三季度,在所有收录的上市公司LP中,披露可投资本量的企业有285家,可投资本量共计2116.16亿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主板市场以及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LP可投资本量构成了中国PE市场的85%以上的可投资本来源。
清科分析师刘碧薇认为,从目前VC/PE市场上看,人民币基金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从人民币基金的LP角度来看,本土上市公司的潜力更大。上述报告也指出,从上市公司参与基金的出资规模来看,本土上市公司投资金额多在1亿元之上,远远高于高净值个人的出资规模,为目前市场募资中理想的出资人。
此外,在现阶段VC/PE机构“募资难”的行业背景下,未来VC/PE机构对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将更加希望拿到上市公司的钱。而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伴随着国内PE市场的成熟,参与VC/PE将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配置的常态途径之一。
十年投资心态渐变
事实上,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可追溯至2000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上市公司参与科技型企业的投资成为一股浪潮。2000年,由紫光股份、路桥建设、中海海盛等9家上市公司联合发起了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大众公用、盐田港、中兴通讯等成为深创投股东;电广传媒设立达晨创投等,掀开了上市公司频繁参与股权投资的序幕。
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经历了高峰和低谷。直到2009年,人民币基金的募资额首次超越美元基金,加之创业板开闸,参与Pre-IPO投资逐渐受到上市公司的关注和青睐。2009年中信产业基金绵阳基金开始募集,获得了伊利股份、华联股份、雅戈尔、时代出版、洋河股份等上市公司的投资。同时,A股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以参与创业业务为题材的“创投概念股”。
但今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再度遇冷,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没有跟着冷却。如雪迪龙投资北京薪火科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方大特钢投资中信夹层投资基金、宏图高科拟出资入伙农银无锡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复星医药(投资上海国药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参与PE投资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产业投资人希望分享长期的产业投资收益,并不急于短期内将投资收益落袋为安。在逆势中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私募股权市场,能够适当调整自身资本结构,也能使各产业链业务产生聚合效应。
玩转PE需5年学习期
经过10多年运作,上市公司群体在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投资风格。根据上市公司参与股权投资的投资方式,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目前共有四种模式:
一是作为LP参与私募股权领域投资,如南京钢铁参与上海复星创泓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陆家嘴参与上海国和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二是自身成立部门或者子公司、分公司进行直接股权投资,如雅戈尔;三是参股VC/PE机构,如电广传媒投资达晨,大众公用、盐田港、粤电力为深创投的股东,申能股份成立申能创业投资公司等;四是自身成立或发起基金,如腾讯设立腾讯共赢产业基金、复星集团旗下设立多只基金等。
作为上市公司来讲,在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是进一步为自身产业布局。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也需要一个周期。
清科分析师刘碧薇认为,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需要经历5-6年的学习周期。
最初的2-3年,上市公司可通过做LP的方式筛选并参与优秀基金,对基金投资组合的管理和基金运营进行学习;3年之后,上市公司可通过同基金联合投资的方式介入被投企业,逐渐学习利用自身资源对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5-6年学习周期之后上市公司可涉足直投,平衡自身的财务目标以及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