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宝上市
奇瑞从诞生之时就注定是不同凡响的,上市也一直是其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上世纪末成立时奇瑞只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在2000年以股权无偿转让的形式并入上汽集团,并更名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三年孕育期满,上汽集团又将其持有的20%奇瑞股权无偿转让于原股东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从而实现奇瑞从上汽集团剥离,更名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及至次年,奇瑞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新成立的芜湖瑞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创投资”)接盘多家公司股权,并于2006年传出与省内另一家综合型汽车厂商江淮汽车互持股份的消息,后者早于2001年即已上市。
从2004年开始拨上市的如意算盘,到2007年推动股份制改造奇瑞才真正拨响了这一算盘。当年瑞创投资注资近十个亿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时众多PE接踵而至,尽皆看好奇瑞短期内实现上市。
其时,上海同华投资旗下两家公司成为首个相中奇瑞的PE。上海同华动力创业投资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同华动力” )和上海湖山投资中心(以下简称“上海湖山”)按奇瑞汽车2006年底净资产溢价18%的价格,分别增资1.13亿元,其中增加注册资本6000余万元,余额作为资本公积。本轮增资完成后,奇瑞注册资本增至24.59亿元。
增资扩股后,奇瑞于2008年3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随即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材料,为上市做最后的冲刺。甚至为配合上市还有一出小插曲上演,出生于“大跃进”年代的董事长尹同跃身份证姓名为“跃”,而在工商登记注册时因方言口音误为“耀”,而一旦上市法定代表人姓名则须与身份证一致,遂改回原名。
“这一小小举动,甚至被当时放大解读为奇瑞将由炫‘耀’走向质的飞‘跃’。”知晓内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当时奇瑞上市曾寄托了包括PE在内的许多人的期望。
然而,奇瑞还是倒在了IPO门槛之下。2007年尚有10亿元净利润的奇瑞在2008年营业利润竟然亏损近2亿元,在获得4.7亿元政府补贴后才得以盈利,而这也成为压垮IPO的最后一根稻草。“怪就怪在这股份税收优惠没有相关文件支持。”有参与该次上市进程的人士至今仍对错失良机抱憾不已。
奇瑞没有止步上市,PE更加没有放弃押宝的机会。2009年的春天,奇瑞开始了第二轮融资,新增注册资本4.8亿元。“华融系”打头阵,旗下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华融资产”)和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德资产” )合计持有1亿股,此外“鼎晖系”、“中科系”和“渤海系”等共九家机构相继参与其中,共计持有奇瑞19.75%股权。
甚至就在渤海基金签约投资的当天,其代表在芜湖还遇见新天域人士前来探营,当时奇瑞在私募界的火爆可见一斑。
随后,当年二季度新天域成长也与瑞创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3元的价格转走奇瑞2750万股股份。
令众多PE意想不到的是此番上市问题恰恰出在他们身上,上海湖山的最终持有人数量众多,使得公司股东人数远远超过200人的规定,上市计划二度中止。
此后奇瑞又相继引入大连汽车工业和开封基建投资,各以13亿元入手奇瑞1亿股。
在三轮大手笔融资后,奇瑞却选择了暂缓IPO,董事长尹同跃于2010年两度对外表示“由于股市不理想,奇瑞并没有如期启动IPO的计划”。即便如此,2011年6月,常熟港口开发仍以20亿元购入1亿股奇瑞股份。此次增资后,奇瑞的注册资本变更为39.8亿元。
多番磨砺过后,截至今年3月末又有远景成长和贵阳同盛出现在新晋股东名单中,而新天域则不见踪影,不过两家新股东所持股份正好对等新天域的2750万股,似乎是新天域的变相退出,而包括华融系在内的三家PE亦在跃跃欲试寻求撤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