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九鼎,亦很重要。
某种意义上,70后(准确说是75后,或80前)执掌的团队,代表着一股新势力!更年轻、更有活力、更勇猛,也更无所顾忌,更不照章出牌,更我行我素。
眼前的双核人物——77年的董事长吴刚,78年的总裁黄晓捷,初看起来,几乎不怎么起眼。既没有魁梧的身材,也没有强大的气场。但随着他们滔滔不绝的侃侃而谈,倾听者会感受其内心深处巨大的能量,以及一种不知源于怎样的痛苦而爆发出的创新动力!
吴刚与黄晓捷搭配默契。
吴刚坚毅。是那种对于复杂局面迅速做出判断决策,并勇往直前的人。执行力强,勇于战斗,是发动机。
黄晓捷睿智。对于未来长远的发展战略把握较擅长,性格温和谦虚,充满人文关怀。协调性强,是润滑剂。
在业界看来,九鼎曾经疯狂,曾经离经叛道,曾经负能量缠身,曾被批评质疑,被冠以破坏规则者、颠覆者、搅局人。
不可否认,短短五年间,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声名鹊起,一跃置身于超百亿的一线机构,九鼎从诸侯争霸的混乱格局中脱颖而出,迅速上位,获得了巨大的知名度,确实创造出一个奇迹。
未来,九鼎要跨入下一个五年,迈上新台阶,需要从一个知名品牌迅速过度到一家具有较高美誉度,受人尊重的机构,让正能量充满其队伍,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人甚至预言,这次PE大调整,九鼎或许硬着陆,从一线品牌中甩出。
面对周边业内师兄们的种种质疑,年轻的九鼎人准备好了吗?
九鼎——这家诞生于2007年初的投资机构,仅用5年时间就跻身中国一线投资机构之列,管理资金规模超百亿,颠覆了投资圈的惯常模式,俨然一幅另类别致的“九鼎style”。
九鼎究竟有哪些特质构成了“九鼎style”?其人力资源部的调查显示,“进取、激流勇进、年轻、变革、有梦想、创新、蓄势、坚毅、探索、灵活、活力、忐忑、转型、沉淀、勤奋、辛苦、成长、快、累、人来人往、激情、冲动”等,则是内部员工的第一印象。
年轻的搅局人
1977年的吴刚、1978年的黄晓捷、1980年的吴强、1972年的蔡蕾??在50后、60后把持的投资圈,清一色的70后高管给九鼎贴上了年轻、新锐的标签。但是,年轻没有成为九鼎的负担,却成为其成长的财富。因为年轻,他们可以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因为年轻,他们习惯使用网络语言,更能顺应时代;因为年轻并能更快地适应规则,甚至改变规则。
2006年,当吴刚意识到股权分置改革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时,他兴奋地给挚友黄晓捷打电话。尚在香港的黄晓捷二话没说,即刻购买机票回京,与吴刚商讨这个“大生意”。就在世纪金源饭店,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开始搞能赚大钱的事,并把吴强也拉了进来。
而在当时,对于公司的定位,是做“中国有竞争力的股权投资公司”,还是“最有竞争力的股权投资公司”,他们之间还曾有过争论。“开始时,我们还有点害怕,感觉‘最’字我们能做到吗?后来我们决定用‘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不后悔。”九鼎投资总裁黄晓捷说。
经过几年努力,九鼎向这一目标更靠近了一步。“如果在成立那一天,我们只是想成为一个中国比较好的机构,也就不会有今天,我们也就没有这么巨大的勇气去选择这么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更没有勇气坚持走下去。”在2011年九鼎成立4周年大会上,黄晓捷回忆说。
因为年轻,所以精力更充沛。项目数量就是最直观体现。无论是2011年还是2012年,连续两年,九鼎投资项目的数量都是行业之首,九鼎也因此连续被评为行业内最活跃的投资机构。“如果说有什么秘诀,那就是我们更勤奋,用一年时间做三年的工作。经常是凌晨3点多,我们还收到领导的邮件。领导都这么要求自己,下面的人只能更努力了。”一位九鼎内部员工告诉《融资中国》记者。
对于刚成立的九鼎来说,“虎口夺食”恐怕是真实的写照,而其野蛮成长也曾被竞争对手诟病。因为这触动了原本平静的行业格局,所以常被视为“不惜重金抢项目”的搅局者。但恰是在这PE群雄争鹿的年代,在长兄及前辈质疑的声中,九鼎成长了起来。
的确,在PE行业混出名堂并不容易,当时看来也是一条“不归路”,但选择了这条路,无论是吴刚还是黄晓捷,还是后来加入创业的蔡蕾等合伙人,他们从没有打算放弃,也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回顾九鼎过去的五年,我们不能否认这首先要归因于他们对大势的把握。同时,这也与其踏实的做事风格有关。这群凶猛的70后,为九鼎付出的不只有心血,更是生命的全部赌注。
创新的颠覆者
在PE行业人来人往、内外夹击的困境面前,九鼎能够获得被投企业、国内外知名LP(如淡马锡负责VC的全资公司祥峰投资、宝马家族基金),以及国内众多FOF基金(如鼎晟天平、盛世投资等)的认可,也归因于其独特的创新机制。这群70后年轻人最终用创造性的制度和文化,给投资圈带来了一抹新绿。
其实,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私募股权行业,九鼎能够快速发展,并能与世界接轨,正是凭借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制度创新。而最明显的例证是,其将高度依赖人的投资行为,改良为“专业分工、精英团队的打法、系统性地做投资”。
将投资的每个环节进行分解,然后进行标准化复制,这在投资圈尚属首次。“虽然我们关注多个行业,但我们将投资链条化解成一个个专业的模块,每个人在各自细分市场上达到专业水平,各自负责自己的区域。”对于“九鼎模式”,九鼎投资合伙人赵忠义曾如此解释,“就如同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在内部的组织架构中,分为前台、后台等各个业务单元,大家仅负责自己的一部分,然后再快速传导给下一个。”
“这种模式有三个重要特点:从哲学上,这类投资技术成分占比要远高于艺术,所以可以标准化、流程化并进行复制;从体系上,通过流程分解、全面布局和渠道下沉,从而建立了庞大的架构;从执行上,尽量引入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激励与约束,从而让体系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黄晓捷说,“吴刚是九鼎投资哲学的主要构建者,吴强是体系建设的最大推动力,蔡蕾、覃正宇、高磊等是各个板块极其卓越的实践者和优化者。”
在创新探索的同时,九鼎也在不断修正。“我们其实也是一个创业者。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有什么地方不对了,我们就不断学习,不断去改正。我们认为,在这个世界能够生存下来,不是最强、最有名的机构,而是最能适应环境的机构。”吴刚说。
据了解,为了打造最能适应环境的投资机构,九鼎以每周日召开例会的形式固定下来。在九鼎每周日召开的例会上,一般从下午两点开始,通常都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直到把问题讨论清楚为止。在这个例会上要探讨各种问题,包括九鼎投资遇到的各种制度、商业模式的问题。“无论哪类,大家都要拿出来进行讨论。”吴刚说,“在这个例会上,我们讨论九鼎意识到的问题,然后改正。”
在吴刚看来,所谓的经验都是枷锁,如果不能意识到问题,就一定会被淘汰,因为随着时间的积累,超越自己将越发困难。“虽然九鼎还处在创业初期,但从长期看,我们还需要不断修正。”以九鼎内部的管理制度为例,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从被投企业及其他各个企业,包括投行等机构学习,然后在周日的例会当中不断讨论,最终形成一套九鼎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
“中国过往的PE管理模式不是特别细致,工作不标准的后果就是不容易做大,高毛利时代机构还能赚钱,但低毛利时代就稀里糊涂,很容易亏损。”吴刚说,“我们每次投的企业,人家管理的那才叫细致,我们都特别佩服,还有富士康,管理真是细致的要命。”PE如何提高效率?黄晓捷认为,需要向制造业学管理。“PE行业正在从高毛利行业向低毛利行业过度。”他补充说。
九鼎DNA
九鼎的诸多创新设计体现在吴刚与黄晓捷等对商人与知识分子这双重角色的把握上。正是在二人的影响推动下,九鼎的DNA中不知不觉地被烙上了创新的印记。
这群年轻人简单、自信、张扬,又略带冷酷,他们没有强大的气场,但举手投足间却展示出内心强大的能量,而正是这群其貌不扬的70后,目标是要成为中国的黑石,他们能成功么?又将依靠什么获得成功?
在九鼎创始人吴刚看来,稳定的精英团队、互补的团队结构、独特的激励机制安排、底层因素驱动的公司文化??九鼎的这些基因,别人很难复制,也正是依靠这些,九鼎构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