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1年,“全民PE”这个标签深深烙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身上。
PE,即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获得资金,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通过上市、并购或回购等方式出售股权获利。这样的模式决定了其一旦在二级市场退出,便会一次性获取多年投资收益。
但看似很高收益的背后,整个PE行业其实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在风光无限背后,PE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在整个行业“重项目开发,轻尽职调查,弱企业管理”的模式下,已经隐约看见了前方的十字路口。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其实是一个长跑行当。”松禾资本副总经理王勇坦言。但在行业的热潮中,人们把它看成一个“一夜暴富”的行业。
每个成功退出的项目,都是历经了时间的考验。而当下个别PE机构拿着钱就投,投了就成功的案例,仅仅是极个别现象。能走到今天的优秀PE机构,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PE热的背后,其实反映出很多问题。”管仲投资公司投资副总监陈曦表示,虽然时间到了2012年,PE行业也将面临洗牌。但不难发现,由于投资渠道的稀少,各路资金依然跃跃欲试。而这背后,其实是一种错觉。
“PE行业给人一种印象就是看起来收益很高。”深圳某大型PE公司的负责人谈到,事实上,人们大多数把目光投向了成功的几个极端案例,比如松禾资本在国民技术(300077)上的投资;比如同创伟业的南海成长一期,其规模2.5亿元,共投12个项目,总回报率在4倍以上。
事实上,这些看起来很高的回报背后,是在前期大批PE公司淘汰掉以后,生存下来的公司所迎来的回报。在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裂后,资本市场受到严重拖累,深圳著名PE同创伟业,其董事长郑伟鹤在创投机构都艰难支撑局面时,曾撇开公务,到北大读EMBA,直至2004年中小企业板设立,他们才迎来了久违的收获“退出”欢乐时光。
“另一方面,门槛低是这个行业人人参与的一个原因。”前述深圳某大型PE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PE公司的有限合伙制决定了其特征。几个人,有各种背景的朋友,大家商量商量,就开始找些人开一家PE公司。“不能说这个是坏事,但起码这种模式没有太高门槛。”
出资方式也是一方面,一个基金一个亿的规模,实际上有限合伙公司的出资方式,只是‘承诺出资’。也就是说,投资人注册时无需验资。或者有投资需求时,普通合伙人根据协议约定的比例,通知所有合伙人分批注资。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时,认缴的资本可以暂时不到位,而在有了投资项目时,可集中投入资金。
这样的出资方式,一方面较为灵活,避免资金积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无意中降低了门槛。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虽然PE基金看起来收益很高,但由于该行业在国内存在的时间尚短,因此难以对行业的收益风险做出完整评价。
“只有等市场有了一大批PE基金,走完了一个完全的投资周期,才能对其进行客观的风险收益评价。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多是成功案例和明星案例,而往往忽视了这个行业,只是资本市场中投资环节中的一部分。”一位资深PE业内人士认为。
经过了狂热的2011年之后,2012年PE行业无疑将到了“洗牌潮”边缘。
“行业洗牌的苗子已经出现。”松禾资本副总经理王勇表示,目前多数PE基金还都在续存期,洗牌应该还有一段时间,但也不会太远。目前行业业务分化也已经显现,募资开始出现差异化,而且热度在下降。
如何在成千上万的PE中脱颖而出并打造出百年老店,这是整个PE行业从业者们苦苦探索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中国PE行业的发展方向存在三条路径:产业化,VC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