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代人重要的使命就是干掉上一代人?
壹代人将用怎样的方式干掉上一代人?
90后小鲜肉已经杀入各个领域抢地盘!
六七八零后PE大佬们有没有感到焦虑?
我们是相信姜还是老的辣?
还是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
全民创业时代,
谁有资格焦虑?
这股来势汹汹的创业大热潮,
竞争惨烈到直接背后捅刀子?
PE大佬,你怎么看?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市场中融资金额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被夸大的成分
今年我发现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两个极端:一方面从年中开始听到很多投资界人士提醒大家,是不是冬天马上要来了,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另一方面创投市场异常活跃,今年不管VC还是在PE,投资规模,尤其在信息科技行业里面,超过了任何一年的活跃度。
一方面大家在担忧,是不是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市场的顶点,是不是会有一个大的调整期。但是显然跟2008-2009年还是很不一样的环境。因为掌握资金的人用他们的手来投票,用他们的支票来投票,他们的投资证明了非常非常看好整个市场。但却是市场充满了一些焦躁,充满了一些期盼,大家也有很多的担心。
所以我有两点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是作为创业者,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怎么去把握好自己。我的感觉,一个公司的成长节奏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的发展,现在有一个加速,我记得上个礼拜在一个投资年会上,他们在说非线性成长,确实今天很多优秀企业家成长的速度,远超过了互联网早期时代。陌陌在香港做路演的时候,这家公司历史才三年零六个月,这家公司市值是在30亿,或者更高美金的级别上面。聚美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市值也有类似这样的规模,历史只有四年。
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家都很急躁,希望尽快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这种想法和心态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样,大家在融资上显得特别进取,以前A轮到B轮的时间一年到一年半,今年可能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但是我们也看到市场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市场中融资金额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被夸大的成分。确实我们经常听到企业家说把数字说得大一些,竞争对手也把数字说的大很多。这个是特别需要防范的一种心态,做一家企业还是应该抱着百年老店的想法,我们今天投资过很多传统的行业,在传统行业当中五年十年打造一个品牌,打造一个企业是非常正常的耗费精力的。走的太快,拔苗助长,往往会给这个公司发展留下一些阴影,留下一些潜在的课需要去补,这种规律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
融资也是正常的,只有融资拿钱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今天这个市场大家都懂了,互联网需要的是用户规模,需要的是市场占有率,而不是一开始追求利润,追求现金流。在这样一种竞争环境当中,我感觉市场的参与者还是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毕竟资金投入产出成本在长期是要算帐的,并不是更多的资本就一定能够带来一个成功的企业,我相信这个当中五年以前有过这样的教训,十年以前有过这样的教训,在中国有过这样的教训,在美国也有。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我感觉还是应该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一点,要从长远看,需要融资并不是比较自己的资金是不是市场上最多的,而是要看资本效率是不是最高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竞争,而乱了自己的阵脚,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点。
第二点,在中国看到在很多的行业当中,有直接两到四家公司在竞争,甚至在O2O行业里面看到多家企业非常直接竞争瓜分市场。这一点跟美国的差别是很大的,我们在美国最近五年十年崛起的公司,从推特到linkedin这些公司发展当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每一个垂直的行业,或者每一种应用当中,一般很快形成一家公司的独大。总体来讲这些公司占据了市场70、80%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没有创业者模仿这些领先的企业,明明知道这个市场很大,去市场分一杯羹,以至于在两三年出现两家巨头瓜分的市场?我的美国朋友告诉我,总结为180天的现象,180天现象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什么叫180天?一个公司当你的产品发布以后,在180天以内因为你的竞争对手还没来得及反应,你很快建立自己的口碑和用户基础,于是在那个行业当中,竞争对手已经很难赶超了。这个观察非常有意思,因为我们知道在传统行业里面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传统行业,比如说房地产行业里面在180天以内建立技术壁垒是天方夜谭的,在传统制造业里面通过这种方法来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消费互联网行业里面是完全可能的,在六个月里面,因为你的产品有先发优势,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你可能在用户当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很深刻的品牌和他的产品基本属性,于是你的竞争对手就很难抄袭了。当然180天现象的背后是什么?首先产品必须是原创的,必须是那个创业者根据市场自己的独特理解,产生具有市场非常差异化产品和应用,这些产品和应用是今天大公司还没有想到的,还没有退出的,这种180天的现象是互联网领域非常特殊的一种状况。
甚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180天现象还来得太长了一点,移动互联网恐怕有机会在更短的时间里面,建立自己这样的品牌优势。当然你如果慢的话,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在六个月以内能够赶超,在两个月以内就能赶超的,在移动互联网的进入成本太低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值得中国很多创业者去思考。
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些激烈竞争的行业,无非是产品的差异化,恐怕还不够。恐怕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大家还是学习了一些海外的商业模式,当你在学习的时候别人也在学习,180天现象恐怕不存在了。
所以回到前面的一点,每个创业者需要静下心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同样创造一家公司,创造一个产品,还是应该根据你自己对市场独特的理解和解读,去创造一个你认为适合用户的产品。
如果每一个想法都是独创的,我相信不管是120天现象,还是180天现象,都会让你在一个相当长时间里面建立自己的壁垒,避免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也通过这种方法,不再是通过资本,通过不断融资规模来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我相信这是中国未来一批优秀企业应该有的这么一个特征。
从陌陌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我相信在未来一大批年轻创业者的身上,这一点会显得更加的明显。谢谢大家!
IDG资本熊晓鸽:投资人没有资格焦虑
我是有名的90后,因为今年IDG推出了一个90后的基金,1亿美元,专门投这些90后,跟大家澄清一下,我们已经投的90后基金里面,有1/3是比较靠后一点的80后。我们还做了一个全国大学生的创业比赛。
为什么我们要投90后?因为我是90后,我是1991年11月6日参加IDG,1992年开始在中国融资,在深圳、北京、上海跑了很多地方去融资,拎着一个包,很多人不懂VC是干什么的,第一个基金成立是1993年5月31日,在上海注册成立的。正好到今年21年,做风险投资,所以我就是90后。
跟在座很多90后创业基本上同时出生的,当时大家都是完全没有做过这个事情,来尝试做一个新的事情,做这个事情中间犯了很多的错误,走了很多的弯路,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能够今天还坐在这个地方跟大家说这个事情,我觉得首先一点是我们的运气,运气很好,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确实赶上了一个比较好的时代,尤其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上,给了我们的机会。还有是运气,找到了一些很好的合作伙伴。
说到投资项目决策,我认为如果你投一个项目,你很焦虑,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当我们把钱决定投下去,我就不焦虑了,该焦虑的事已经考虑过了。我们不是一个焦虑的人,我们帮助创业者怎么管理焦虑,帮助他们对付这个焦虑。如果我们还焦虑,就完蛋了,投资人很可能都会得抑郁症。
我要焦虑,就是多少钱被烧掉。阎焱刚才提到了估值太高了,泡沫,也许是我们下面的话题,我要真正焦虑,有很多人以为融到了钱是成功了,如果你这样觉得,你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估值太高了,甚至很快改变他的生活方式,马上买了一个好车,自己像一个百万富翁,马上给人家发多少钱,我还是有点焦虑的。
对于机构之间的竞争,外面的人可能认为我们投资机构之间竞争很激励,但事实上我们个人来讲都是很好的朋友,在项目上也是同样的。因为你谈到这个项目,有一个所谓的覆盖问题,某个基金都有自己的特点,覆盖哪个可能会好一点。
比如,我跟阎焱都做过几个项目,徐新也跟投了我们几个项目,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反而赶紧了解一下,为什么这么一个估值,也愿意大家都进来,谁做了一个很好的项目我还为他高兴,只有大家的成功,我们才能成功,不是你死我活。竞争完全是练内功,自己眼光怎么样,就是自己在跟自己竞争。我说徐新最牛不一定是京东,最牛的是你融了第一个28年的项目,还得跟你学习一下怎么融这个钱。
阎焱有一点我还想补充一下,凡是特别会对付我们这些管基金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我还碰到专门针对VC谈判的创业者,在我们中间跑来跑去,谁给我们高的估值我就接受谁的投资,这样的项目我都基本上不看好。特别能对付这些投资人不一定是好的,肯定不是很好的创业者,因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主要是把客户放在第一位,把精力放在客户的身上,帮助他的成功,你老来对付我们这些人,这些不靠谱。如果在我们中间来回跑,我们打一个电话就行了。
说到泡沫,我们经历了三次寒冬,钱很多的时候,作为管理基金来讲,甚至是创业者来讲,一定要特别的冷静,不要被外面人们说的那些东西所膨胀,更要盯住你的基本面,还有你投资的逻辑要想得非常清楚。当你的市场很冷的时候,那个时候投资的激情高涨,是出钱的最好的时候,价格更合理,人们更加踏踏实实把你的生意做好。
泡沫的时候,你很少发现想得很清楚的,要出手快一点,决策时间要短一点,作为一个基金公司来讲,不管市场还是冷和热,你们做投资还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过程,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永远相信未来,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有激情做的事情,同时找到一些跟你志同道合的一些朋友在一起共事,然后去实现你认为很重要的,对社会很重要的一些梦想。
另外一点,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一样,但是机会是不一样的,因为在这个投资行业里面,经济的发展经常会受到一些主导技术的驱动,比如说我们原来投很多消费互联网公司,现在来讲我觉得给我们一个最好的机会,就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所以说在这一点上,90后可能有更多的机会,他们很幸运。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讲也很幸运,我们就朝着这个方向,BAT就是中国顶峰了吗?我觉得还可以出现比他们更牛的公司,这就是我觉得对中国的未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有很多的机会。
今日资本徐新:姜还是老的辣,竞争已经惨烈到直接背后捅刀子
我是60后,属马的,做投资行业20年了。感觉以前去做项目的时候,所有的企业家都比我年纪大,但现在我感觉自己比他们的年龄都大。
在投资这个行业越老越值钱,因为我们做的时间都很长,跟企业家都交了朋友,七八年下来,不仅企业经历了一个生命的周期,创始人也经历了很多的生命周期,我们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天很开心,每天早上很高兴地去上班,我们投的项目,赚钱的最多的可能是京东。
我们面对90后投资人并不焦虑,投资人“姜是老的辣”,成功的投资者要经过两次市场的洗礼:投资人不仅要抓住机会,还要有淡定的心态。我不觉得90后年轻,就眼光独到,做创业和投资,我们是有优势的。
其实每个基金基因就是这个合伙人的性格,性格决定公司文化。今日资本就相信两个东西:第一我们相信品牌的力量,我们只投跟品牌有关的东西;第二个我们相信复合增长的威力,我一个常青基金搞了28年,你要坚持这样做下去。
假设现在有一个85年也成立了一个基金,也相信品牌,也相信复合增长,拼的就是谁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帮助。企业家都很聪明,会掂量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帮助。凭的是你有没有实力、你投的案例是哪些、你能不能帮助他、你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这个时候“专注”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可能是大而全,什么都好。你要学会做减法,不要做加法,专注在你的行业,我们就专注三个行业:消费品品牌,消费互联网,还有零售连锁企业,来回搞20年了。
我们最近看了很多案子,很明显感觉到A轮是5、6千万美金的作价,融的金额都是500-1000万的量级,B轮已经是几个亿,这个时候的决策是比较艰难的,不在乎这个价格贵不贵,现在台风来了猪都会飞,最终只是一两个猪,是二元法则,要么死,要么上市。你打水漂太多了,IDG大概投过几十个美金,十个里面有二个赢了就行了。
做价值投资可以砸概率,就是赌赛道、赌选手,存量很少,增量很大。如果你选错了,3、5千万砸下去,风险很大,这个时候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干脆做早期,你做好准备,输就输了,能输得起;还有我知道谁是赢家,我觉得这个团队我很喜欢,行业也很喜欢,我们刚去看,第二天就打电话,跟我讲了两个小时,把对方思维详细理智讲了一番,都没有打动我们的,结果有一句话把我们吓着了,不是说融两个亿,我们帐有两个亿美金,我们融五亿美金,资金的充足不是充分的条件,是必要的条件。竞争环境非常激烈,你刚去看什么东西,竞争对手打电话给呢,CEO的主要任务是搞掉对方的投资机会,相当的恶劣,现在CEO和投资人都在干这种事情,说明竞争已经惨烈到直接背后捅刀子,把你融资的渠道灭掉。
我相信品牌的力量,我相信复合基数的威力,焦虑是时间不够,要做减法,更加的专注。
赛富亚洲阎焱:不要认为自己都是天才,创业只适合少数人
我和熊晓鸽是50后的,哪一年的保密。1994年入行,今年正好是20年,我做的行业的案子比较多了,像盛大、58同城。印象最深刻的是中海油,一次性就投了2800万美金,那个时候市场非常不好,其实影响挺大的。
从广义来讲,人生永远有焦虑的,也永远不焦虑,你怎么也只活一辈子。这个问题变成你所焦虑,担心的,这个问题肯定是有的。如果从现在时下具体事情来讲有哪些焦虑和担心?
确实有,比如说现在我们市场的估值,经常出现一个公司4月份上线,现在没有收入,融资估值一亿美元以上,这个时候对于我们一切传统金融上估值的模型都打乱了。最早的时候,大家知道企业的估值是一个金融上最有挑战的理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全世界公认的对企业估值接受的方式,因此我们就假设一个全球唯一能够公认的模型,我们做这个模型要做很多假设,这个假设跟你的企业发展,和你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
如果回顾一下中国过去20年改革的历史,2010-2012年全民PE,现在是全民创业,其实说句老实话创业只适合人类中少数人的事,我们如果从一个概率的角度来讲,创业成功大概1%都不到,99%的人都不适合。
所以我有时候在学校里看到一些90后特别热情去创业,我跟他们讲,你最好把书读完,这是第一。能够不读书,一夜就去创业成功的,大部分是天才,在我的一生中确实有天才,我投资20年的经历碰到的天才是极少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首先要问问,每个人的人生选择不一样,你先别每个人把爹妈赚了30年的钱给糟蹋了,创业不是适合全体人了,也不是一个大跃进的东西,更多的是理性的选择,要坚持,年轻人创业激情多,但是坚持特别难。
如果作为一个历史的回顾,印度这种发展中国家,PE和VC的早期,大部分是一个不是细分的,这样国家里面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不是那么细分,不像美国一个市场细分已经做得非常细化了,这种情况下你的基金能够得到收获超过市场平均值的水平,你必须要做行业的领头。
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基金无论才早期还是在天使,到中期,到后来的上市,都会有更多的机会,我们十几年我和熊晓鸽在中国做的时候,那个时候基本上是皮包公司,拎着皮包就走,在北京和上海转一圈下来,中国80%创业者全都见到了,我们基金早期是碰到什么就投什么,有早期的,也有晚期的,也有像中海油这样大的机会。
但是慢慢基金的分工也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而不一样,慢慢会有分化,会有分工。总的来讲,中国VC投资的阶段和美国还是那么细,你分析你的回报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一个非常有趣统计现象,中国第一梯队在中国过去十年里面,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水平。但是要看最下面这两个,如果把百分之百分为四个梯队,你会中国下面这两个梯队,会比美国和欧洲要差。所以这是一个发展中经济的特点。
在这个行业20年以上的人,我们在中国做VC,我们非常幸运,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过去我们在泰国做,在菲律宾做,包括在韩国做,一个市场进入了一个瓶颈之后,你就很难发展,最后我把韩国的投资全部砍掉,家族对经济的命脉控制非常大,在中国这种现象很少。在中国每隔一两年每个基金都有值得自己称赞的,几年就会出来一个,这个市场足够大,竞争就两种,一种竞争不过,一种竞争过,做市场竞争是很正常的,特别什么特殊的地方,全世界都是这样过来的。
其实你想想做投资这个行业,跟其他好多行业不一样,我们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间,就百度一家,剩下全死,VC跟别的行业不一样,有可能所有的人都能活着,有些人活得好一点,有些人活的差一点,但是市场的容量巨大。
今天这个专场谈了很多关于市场谁待的时间最长,年纪最大,不管怎么样,今天的估值也好,互联网时代到来也好,90后也好,其实我相信无论怎么样,万变不离其宗,一个企业要做好,与你的商业模式,与你创业者的品德和性格,是最有关的,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
大家都谈90后怎么样,其实从统计上来看,我们小时候读书看鲁迅讲,一代会怎么样,都一样。但是一定是经验积累的过程,不是一个知识的问题,你看统计,基本上投资是一个统计的东西,统计来看,有经验,年龄到了30岁以后,甚至到40岁的时候,30-40岁是创业的黄金年代。
我相信人类都差不多,我在美国待了很多年以后,跟中国的人喜怒哀乐都一样,后浪推前浪,不变的还是要看商业,还是要看人。
君联资本陈浩:投资2.0时代,选好投资跑道更重要
陈浩相信VC投资界的2.0已经到来了,“确实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马云是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老人之一,他上市了,这一篇翻过去了,下一页不久将会到来。我坚信一定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投资新时代来临,环境也随之变化,陈浩觉得,“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有两点,第一个现在投资选跑道变得更加的重要,且不说中国整体的经济环境,大家都知道。如果过去十几年,你投企业更重要,在什么行业,在什么领域,可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整个中国经济都在蓬勃发展。现在选跑道,选成长最快的行业和方向来投资,肯定成功的概念更高。还有现在行业划分的界限是越来越模糊,我们讲消费,可能就是衣服、水,这样的消费品,现在概念完全不一样。”
面对环境变化,陈浩认为要拥抱竞争,“我们这个行业喜欢竞争、拥抱竞争,如果没有人跟你竞争,你看什么投什么,这个基金一定会越做越傻的,一定是在竞争当中一些真理的东西也是越变越明的,最根本的竞争还是在人才。最根本的问题,面临今天大环境的变化,行业格局,投资格局的变化,越是老的基金,越要考虑自己怎么应对和变化。”
经纬中国徐传陞:君子之间的竞争不是拆台
创业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创业是七八年的过程,很多时候某个阶段的融资,实际上只是代表那个时代的某个节点,钱特别多,特别热。
我们只做早期,因为基金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们错过这一轮就没有下一轮,做A轮的投资人,不会去做B轮和C轮,至少我们跟早期的创投机构竞争还是蛮激烈的。当然这个是君子之间的竞争,肯定不会去拆台。创业不是觉得哪里热往那里钻,我们还是希望创业者脚踏实地,包括投资人也要脚踏实地。
晨兴创投刘芹:创业成功概率很小,创投成功概率也很小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背景,第一,资本很热,在一个市场高点出现投资很热,这件事是很正常的。第二,新一代的消费者90后闪亮登场。”
我们内部今年开年会进行统计,创业成功概率是五万分之一,是把IPO作为一个标准。创业成功概率很小,创投成功概率也很小。关于VC/PE行业竞争问题,我今年去硅谷稍微多一点,会看到一些现象。相比较中国的创投生态环境和硅谷生态环境比起来,我觉得现在数量还不够多。本身创业就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创投的成功也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实际上这个行业会出现典型的二八原理,20%的人挣了80%的钱。早期投资不到最后一天都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没有那种所谓你投了我不能投的概念,你第一次没有投,还有第二次的机会。”
关于市场上一些专门TO VC的攻略,刘芹认为是有害的,“专门TO VC的一种攻略,这是很深的误解,是有害的现象。投资跟创业这件事,大家一定要想清楚,我自己觉得我们投这些项目,我们算了一下是八年左右的持有时间,你是不是做一个投资决定,到真的知道这个投资决定是对还是错,包括一个创业者开始创业,融到钱到你能不能成功,其实是一个很长跑的过程,就像结婚一样,你感性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但是最终还是理性的东西在让你能够跑得更远。”
毅达投资董事长应文禄:投资是长跑创投行业呈年轻化态势
作为一家国有创投机构,机制上市场化的。今年之所以改掉是为了迎接三中全会,让资深投资人更加市场化,更加专业化。我们用法律的层面来经营毅达投资,而过去只是制度层面的安排,现是法律上的安排。毅达投资从来都是市场化的,在行业里竞合,既竞争也合作。
现在看企业家、创业者都是越来越年轻,去募集资金的时候看到LP也越来越年轻,产业是越来越年轻。所以60后都太老了。应该鼓励,做投资越老越值钱。应文禄做投资做了快20年了,从1996年入行,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典型的案子是在A股市场,赚了300~400倍。相信投资是一个长跑,不是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