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证监会最新公布的800多家申报IPO企业名单中,新华网、中国电影、上海电影等文化传媒企业的出现格外引人注目。继2012年4月人民网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后,更多文化企业扎堆上市引发2013年文化投资热潮。
证监会披露的截至1月4日申报IPO企业名单显示,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文化传媒类企业中,南方出版传媒、新丽传媒、中国电影、上海电影、新华网、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等企业正在初审中;保利文化集团、湖北知音传媒、长城影视、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中国科技出版传媒等企业正在落实反馈意见中。
此外,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则在等待创业板的IPO。
分析人士指出,文化企业上市潮涌动背后,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改制后的文化企业希望通过上市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该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
数据显示,随着文化企业转企改制的全面展开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贯彻实施,国有文化企业迎来首轮上市高潮,仅2010年、2011年就新增10家国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占目前整个国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数量的一半。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并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2)》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国有文化企业达到10365户,资产总额15966.44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7976.95亿元,利润总额849.94亿元。
此外,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比2010年增长21.96%,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5%,比2010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0.91个百分点。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指出,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而兴起的新兴产业。经过10年的培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但他同时表示,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整体实力还不够强,特别是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相比,差距还很大。
张少春强调,当前,产业集中度低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推动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引导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关键是解决文化企业的融资难瓶颈,需要通过上市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及财政政策扶持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企业加快发展。
2011年,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基金目标总规模为200亿元,成为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之举。
而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看来,除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未来金融机构也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服务和支持的领域,创新开发适应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和服务,积极主动融入文化、科技、资本融合的合作潮流之中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巨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积极打造地方融资平台扶持文化企业上市,为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作贡献。
山东省去年制定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引导银行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争“十二五”期间50家以上优质文化企业进入上市程序,10家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而北京发布的《关于金融促进首都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意见》则提出,“十二五”末,北京争取新增文化创意上市公司50家。据了解,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未来北京将加快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体系,力求在资本市场打造“北京文化”板块。
根据《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2)》,自1993年第一家文化企业长印股份(后改名ST万鸿)登陆A股市场以来,经过近20年发展,至2012年6月底,全国已有33家文化类公司在A股上市,总市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约占全部A股总市值的1%,其中国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有22家,占全部文化上市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