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中国学徒
和在苹果甚至全球平板电脑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局面所不同,国内的平板电脑市场有些不一样。
去年年底,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曾走访了国内几家知名电子品牌在广东深圳、东莞、清远的平板电脑工厂。在那里,他发现积压成山的平板电脑设备和半成品,有些工厂已经在为过年发工资而惆怅,货品大量涌入,严重滞销。
三四个月过去了,这些厂商通过OEM或是海外市场销售等途径对一部分积压的库存进行消化。但他们原本在平板电脑上大干一番事业的计划基本全都停滞。
“很多企业做OEM,都是计划在给大公司代工一段时间后学到经验,推自己的平板品牌,但现在他们发现,连自己代工的大企业平板电脑都卖不动,还谈什么自建品牌?”张毅说。
还有业界人士透露,原本打算杀入平板电脑市场的OPPO也铩羽而归,其平板电脑团队全部调岗至手机业务。
这或许预示着2012年国内的平板电脑市场将是一个噩耗。
宏碁董事长王振堂此前一直对外传递“平板电脑热开始降温”的声音。王振堂表示,一旦平板电脑市场饱和,消费者更新换代的积极性要低于笔记本,所以平板电脑销量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停滞不前。
而在大屏智能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甚至超级本的夹缝下,消费者对于平板电脑的取舍出现矛盾。有调查显示,消费者普遍反映虽然欣赏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时尚的酷感,但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享用,是娱乐还是办公?似乎都有功能更强大的手机或者电脑,那是平板电脑无法完全替代的。
而New iPad提升硬件配置,但上市价格维持老款价格不变的销售策略对其他平板电脑厂商来说无疑是放了一声冷枪。后续上市新品的其他厂商在技术无法追赶的情况下只能一再压低自己的价格,平板电脑市场的价格战将更加激烈。
对于华硕、联想等终端厂商进入平板电脑市场,尽管增长迅速,但产品同质化和市场培育尚不成熟依然是不可绕过的两大障碍。
苹果创新的尴尬
徐洁云
苹果创新有没有到一个疲惫期?一个动作可以告诉你,那就是它的分红信息。
前天,苹果宣布了手中1000亿美元现金处置方法,17年后,它决定拿出部分向股东派息。我从这一动作中看到的是创新困境,而非财富字眼。
首先最近10年来,它的一系列产品从iPod、iPhone到iPad以及macbook系列等都极受欢迎;同时,苹果甩掉了制造环节,全部生产外包,成为了一家轻公司,得以增强其对抗经济周期的能力,也更利于利润囤积。
此外,在对外并购方面,苹果历来没有太大规模的手笔,历史上苹果的单一并购案金额从未超过5亿美元,它向来都是借由并购小公司来取得产品线扩充所需的知识产权。
实际上,苹果此前曾想过不少花钱的方法。譬如,它对大量关键供应链厂商进行了投资,在他们的大量设备固定资产中占有权益。又譬如库克近年来一直大把撒出钞票来对一些关键零组件产能进行买断式囤积,这令它的竞争对手们苦不堪言。
但苹果的现金流产生能力如此恐怖,它依然有大量的钱花不出去。从数年前起,人们就认为,苹果应当考虑分红回馈股东们。
不过,17年来这从未成为事实。不分红很大程度上缘于乔布斯的个人意志。自从1996年回归苹果之后,他就多次表示过反对态度。
他坚信,未来将有一个或多个非常具有策略性优势的机会出现,届时手中强大的现金部位就可以派上用场。这可谓充分表现出乔布斯“Stay foolish,stay hungry”的信条,他强调其独断,又对未来充满忧患意识。
但这是否必要呢?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甘剑平说,这是乔布斯的偏执。实在难以想象,苹果收购什么样的公司需要千亿资金。这笔钱足以把戴尔、雅虎、百思买、动视暴雪等一众公司打包买下。除非它想买正当红的Facebook,但可以猜到扎克伯格肯定不肯卖。
库克也说,分红并不影响苹果对未来战略机会的把握。实际上,即便加上回购计划,三年内累计回馈450亿美元,苹果依然有钱随时完成他所需要的收购或投资。
另一方面,苹果分红也显示出,它已经实在找不到比其自身运营更赚钱的投资方式,分红将提高股东们的投资收益,让他们借此进行其他投资。
分红背后的创新难题在于,苹果眼下只能扮演一个产品改良者,而非革命者。iPad系列已令大众审美疲劳。
当然,它并非没有创新。苹果电视一直在酝酿上市,它或许将带来新的变革。但笔者认为,由于电视领域的消费场所主要位于居室,苹果的模式未必完全能够复制成功。尤其是在中国,这一领域掌握在广电体系手中,苹果电视模式落地恐怕不太容易。
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苹果的商业模式开始呈现威力。当硬件终端开始遭遇困境时,它开始无孔不入地侵入应用服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