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社交网络方面的尝试一直没有停止过,Buzz退役了,Google+又顶了上来。相对于其在搜索领域的成功,Google在社交网络方面总感觉有些“稍逊风骚”。
许多人认为Google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不是插手自己并不熟悉的的领域。但这些并不妨碍Google持续不断地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极力推动Google+的发展。
一个疑问会很自然地出现:Google为什么这样做?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常见的无非是Facebook的成功让Google看到了市场,Google不应该在这个领域落后。Facebook创造了新的广告形式,它通过分析用户信息可以精准地投放广告,广告业务也是Google非常重要的业务之一,如果Google有了自己的社交网络,就可以收集更多数据,使自己的广告业务更加成功。
这些都没有错,不过,如果说Google其实从未把目光从自己的主营业务——搜索上移开呢?Jacques Mattheij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猜测:Google正在试图把每一个用户变成公司的雇员。
搜索引擎是这样一种工具:它观察着用户怎样使用网络,访问哪些网站,对哪些内容访问最多。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动态调整搜索结果的排序。但是,一个量子物理式的问题出现了:观察者的存在本身就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搜索引擎的出现重新定义了用户浏览网页的方式,对链接的依赖变成了对搜索引擎的依赖。那些权重高的链接在搜索引擎的算法中的权重开始变得越来越小,用户开始搜索到其他结果,原来的高权重链接进一步降低权重,新的结果则更多得被用户访问到,从而进一步提高权重。
下面是他向我们讲述的故事…
传统分析工具能告诉你哪些内容正在被关注,但是对用户知之甚少。而一个社交网络不能告诉你用户在读什么,但是可以告诉你用户的信息,用户在社交网络里是会有一定声望的,某个圈子里的专家会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就能获知各个领域内哪些内容是最受业内人士关注的。
这样,链接权重减小的问题就可以被弥补了,知道什么人从哪里获取信息是很有帮助的。广告页面会瞬间被关闭,而一个业内权威人士仔细研究的文章就很有可能极具价值。类似于这样的数据挖掘正是Google的工程师们擅长且乐意做的。
在鉴别内容方面,没有比人的大脑更好的算法了,如果说如前文所述的信息反馈模式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来,那么Google的搜索业务必然将得到显著的优化,而每一个Google+用户确实就成了Google的免费雇员。
Jacques Mattheij的这个理由显得相当充分,至少很有趣,并且与人们广泛讨论的那些理由不矛盾,总的来说这个话题相当有意思,可惜现状不免让人疑窦丛生:如果Google真的那样那样高端,为何Google+的经营依然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