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银行受惠不均
第三方支付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缺乏网点优势的中小银行与大行在网点上的差距,提高了其市场接受度和占用率;但对大银行而言,却面临客户与存款的双重流失。
“支付企业规模越大,也意味着银行的收益也越高,二者根本利益一致。即让用户更多地使用银行卡,增加使用频次,最终实现共赢的局面。”孙陶然表示。
不过,这个说法对小银行的适用性更甚于大行。
“与掌握着庞大用户资源的大银行合作,第三方往往不具有话语权,对于二者的合作也多采取让步的方式;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与第三方合作的动力更强一些,因为通过合作拓展更多的用户对双方来说都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艾瑞咨询分析师谢春认为。
麦肯锡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加强客户忠诚度、提高体验的银行服务因素中,排名前六位的因素中有两项是有关账户使用的便捷性,包括银行网点和ATM机的方便程度。
缺乏网点优势的银行深知“信用卡还款便捷”的重要性,以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为例,都在信用卡网站的显著位置注明了还款方式;而反观拥有近2万网点的工行,却没有对还款进行说明。
小银行想弥补“网点”短板的意愿由来已久,由民生银行牵头的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2011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就呼吁要发起一个“网联”平台:整合各家银行的网上商城、网络支付体系,形成功能强大、产品丰富、支付便捷的信用卡网上互联平台。
“小银行当然愿意,但这样的倡议肯定不会得到大行的接纳,后者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客户放在平台上互享?”曾在某国有大行任职的信用卡人士表示。
“银行间的相互戒备也是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条件。”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表示,“许多银行本行业务很突出,但是跨行交易上却受到限制。”
目前,跨行的网上汇款除了一些网点较小的银行间互相免费办理,大行都收取一定数目的手续费用,比如工行的跨行转账汇款按照0.5%的手续费收取费用,最高额度为25元;而除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之外的21家银行通过拉卡拉进行信用卡还款,则免收手续费。
而据孙陶然透露,2012~2014年拉卡拉还将加快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铺设终端网点渠道,力争3年的时间将线下网络发展到100万个。
“第三方支付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与大行在网点上的差距,使小银行的信用卡还款实现了便捷性,提高了市场接受度和占用率。”上述信用卡负责人也认可这一点。
谁的蛋糕?
邮储银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罗志安表示:第三方支付平台具备了商业银行存贷汇的基本职能,导致了银行作为借贷中介在金融脱媒之后又面临支付脱媒。
但无论是对第三方支付若即若离的网点众多的国有大行,还是对第三方支付依赖程度更深的股份制银行,都已经意识到了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威力,并且将后者视作一个不小的威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罗志安此前曾表示,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样具备了商业银行存贷汇的基本职能,其虚拟账户的储值功能和支付功能既分流了部分银行存款,又替代了大量的中间业务,使客户的支付行为可以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这导致了银行作为借贷中介在金融脱媒之后又面临支付脱媒。“电子银行做了这么多年的水电费代缴的网上业务,就没有想到把这些服务包装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概念,反倒让后来者抢了先机。”上述电子银行负责人提到“快捷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创新产品时慨叹,银行电子支付的创新不足使其在互联网支付中已经处于弱势,导致其市场占有率不足10%。
而在银行“收复失地”的图谋下,第三方支付也面临着来自于银行的竞争压力。
“第三方的业务如果太小,没有意义;如果做得太大,又容易被银行取而代之;大银行如果想抢占市场,还是很容易的。”孙江涛认为第三方支付实际上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已有这样的迹象出现,目前在麦考林、凡客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上,工行、建行、招行等都已经自立门户,直接与商城签约合作,开通专属通道;而这也必将分食第三方支付原本的市场蛋糕。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业务线日渐延伸,以及银行对支付领域的日益重视,二者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利益平衡会不断被打破、重建,矛盾冲突也会不断。”上述电子银行部门负责人表示。